杜邦还通过其在通用汽车(当时杜邦是大股东)的影响力,威胁削减在某些州的投资,向地方政府施压,间接遏制了部分犹太资本的政治渗透。”

“战况一时陷入胶著,”

霍华德描述著这场看不见硝烟却尸横遍野的金融战爭,“犹太的金融攻击让昂撒势力损失惨重:杜邦海外项目流產,梅隆银行信誉受损、大宗商品亏损,洛克菲勒海外扩张受阻。

但我们同样让犹太財团付出了代价:罗斯柴尔德在欧洲的布局被打乱,其代理机构在黄金战中损失不小;

沃伯格在利率和匯率战场上未能达成全部目標,反而消耗了巨量资源;

莱曼兄弟等参与大宗商品逼空的投行也因盎撒的反制措施(如释放石油储备、杜邦技术封锁影响需求预期)而承受了可观的交易亏损和信誉风险。”

“就在双方杀红眼,准备投入更多筹码进行决战之时,”

维多利亚的声音陡然变得凝重,“一个来自双方情报渠道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共同警告,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冷却了所有人的狂热:苏联的克格勃(kgb)已经同时截获了『天狼星计划』的部分核心文件,以及犹太財团针对盎撒发动金融战的详细操作指令!

证据显示,克格勃正准备在最关键时刻,將这些足以引爆全球政治地震的『脏弹』同时拋向西方世界媒体和东方阵营!”

书房內的空气瞬间凝固。 伊森仿佛能看到莫斯科冰冷的办公室里,克格勃官员脸上那抹冷酷而贪婪的微笑。

“这个消息让波托马克河畔的谈判氛围彻底改变,”

霍华德的声音带著劫后余生的疲惫,“无论是洛克菲勒、摩根代表的盎撒长老会,还是罗斯柴尔德、沃伯格派出的犹太代表,都无比清晰地认识到:继续內斗下去,只会让躲在铁幕后的史达林和苏联成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贏家。

我们流出的每一滴血,都会成为滋养北极熊的养料!”

“恐惧,对共同敌人渔翁得利的恐惧,压倒了相互的仇恨。”

维多利亚总结道,“最终达成的『波托马克密约』,是双方在枪口(苏联的枪口)下被迫达成的停战协定,核心是止损和防止第三方得利:无限期搁置『天狼星计划』的激进核心部分(避免再给苏联递刀子)。

盎撒承诺確保犹太財团在关键国际金融机构(imf、世界银行)中拥有显著提升、但仍非主导的席位和影响力(承认其力量,但限制其野心)。

犹太財团承诺停止一切针对盎撒核心產业的主动金融攻击,並协助稳定美元和关键市场。

双方建立秘密沟通渠道,共享关於苏联渗透和获取敏感情报的信息。

对此次金融战中双方的具体损失和『误伤』,互不追究(一笔糊涂帐,各自舔伤口)。 “

“这场两败俱伤、虎头蛇尾的衝突,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