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陈詡拜见君上!”

书房中,姜望打量著面前这个打扮斯文的儒士,约莫三十岁的模样,衣著朴素,相貌平平无奇,浑身上下看不出半点奇特之处,扔在大街上,怕是谁也不会注意他,让人不禁怀疑这人真的是未来威震各国的齐国毒士,上三境的绝顶强者?

陈詡低著头,却半天没有听到姜望让他起来,这一路上思索的对策全然无用,正兀自狐疑间,忽然听到姜望开口道:“你叫陈詡,出身何处?”

“回君上,罪臣出身子初城。”陈詡赶忙回道。

“子初城?”姜望听到这里,嘴角微微上扬,颇为玩味地看著陈詡,子初城位於齐国东方边境,那里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诸侯、夷族、妖族混居,三方来回大战,战线拉锯,死伤惨重,其中子初城曾经是大齐的领地,但后来被妖族屠城,籍贯资料都没了,所以自称是子初城的人,便很难查来歷。

“是,当年子初城为妖所破,罪臣慌乱逃命,最终投身在东城军下,请君上宽恕。”陈詡道。

“好了,起来吧,孤说了,此次董澄叛乱,只诛灭董澄三族,与东城军其余人无关,不必自称罪臣,孤没说你有罪,你便无罪!”姜望道。

“臣谢君上隆恩。”陈詡闻言喜道。

“当初子初城破,孤闻齐人被妖屠戮,心中悲愤,一直想要报仇,但子初城距离齐国国都不近,孤以往又是痴愚,所知不多,今日见卿,还望卿详细诉说当年之事。”姜望道,我看看你怎么编。

“当日妖族入侵,子初城破,守將弃城而逃,妖族入侵,见人则食,无论老幼……”陈詡听闻,却毫不窘迫,当即描述起当年的景象。

姜望初时不怎么在意,只当做乐子,但听到后面,面色越发严肃,最终厉声道:“孤终有一日,要荡平东方妖族。”

东方诸侯两患,一个是夷人,一个是妖族。

其中夷人,本来是古老的神族后裔,但远古诸神为人王所灭,他们这些神族用来钳制人族的后裔,也就成了为祸四方的蛮夷。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分布四方。

被东方诸侯视作蛮夷,不通礼仪,但一般以劫掠为主。

而妖族不同,他们当中有被各国神灵厌恶,害怕他们来抢走神位的失败者,也有生性凶残,不屑与人为伍的恶妖,更有吞噬了一国百姓气运,弃国而逃的邪妖,但相同的是,都以食人为乐。

完全无法沟通。

一旦给他们入侵,后果便不堪设想。

姜望在游戏里,知道这么一回事,但如今听陈詡这经歷者说出来,心中感触却不同。

“臣代无数同胞,感谢君上,期待那一日的到来。”陈詡神情激动道。

“不过,当时那么混乱,卿是怎么逃出来的?”姜望稍稍收敛情绪,冷静地看著陈詡问道。

虽然你说的很动听,像是在里面呆过一样,但我还是不信你是那里来的。

“全是侥倖,臣幼年时曾遇到一儒家高人,传授臣儒家之道,臣倚仗技法,方才勉强自保。”陈詡道。

“儒家之道?”姜望露出疑惑之色道。

“不错,儒家之道,乃是千年之前,儒圣所创,以文气炼身,以礼仪束腰,刀斧加身,不改其志,权色相诱,不改本心。”陈詡介绍道。

“不必如此详细,我知儒家,而且我还知道儒家一位杰出后辈,不知卿知晓否?”姜望轻笑道。

听到姜望知晓儒家,陈詡对自己的猜测更加相信了几分,姜望身后必定有一尊道家强者,不然的话,身在齐地这荒芜之地,又常年在国都之中,怎么会知道儒家,当即回道:“回君上,臣见识浅薄,而且身处东城,虽修炼了儒家之道,但和其余儒生,並无往来,或许会让君上失望。”

“应该不会吧,这个人,我觉得陈卿应该知道。他和陈卿同名同姓,只不过並非我大齐子民,而是中原育国人,其祖曾为大夫,只是到他这一代不幸没落,但他志向高远,喜好读书,立志匡扶天下,实乃美玉也,得书院大儒青睞,然而其成年后,却与自家嫂嫂通姦,为人詬病,被逐出门下,时人称之为陈詡盗嫂,卿可识得此人?”姜望似笑非笑地看著陈詡道。

当姜望说育国人的时候,陈詡身躯就微不可查的一颤,而当姜望说出盗嫂的时候,更是浑身发抖,虽然不知道姜望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但想到自己的一切,姜望都知道,而自己对他却一无所知,看著自己身前的君王,第一次產生了畏惧的情绪,这次直接跪了下来道:“臣因名声不佳,怕为君上所厌,故而隱瞒自身,请君上降罪。”

“起来,起来,好好的,怎么就跪下了?这等大礼,孤也受不起。”姜望轻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