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仅限於理论探討,对於这种家族底蕴,自是无人敢让他碰大阵。

符籙、炼器… 但凡涉及知识、理论、推演的领域,弘渊展现出的智慧光芒都足以照亮整个洛神峰!

他甚至成了许多筑基期、乃至金丹初期长老(按辈分是其师侄或同代)私下请教的对象。

往往困扰他们许久的瓶颈,经弘渊寥寥数语点破关窍,便能豁然开朗!

弘渊也从不藏私,只要有人虚心求教,他总能耐心解答,条理清晰,直指本质,被许多同门私下尊称为“小师叔祖”。

然而,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也隨之浮现。

弘渊在实践上的表现,与其恐怖的理论天赋相比,却显得……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有些“笨拙”。

他能完美分析丹方,精確指出火候控制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但当他亲手操作时,却总是差之毫厘。

要么是灵力注入稍快一丝导致药液沸腾过猛,要么是精神控火时一个微小的分神导致温度波动。

虽不至於炸炉,但炼製出的丹药品质总是徘徊在中下品,远达不到他理论推演的最佳效果。

洛云裳看著弟子炼废的一炉“聚气丹”,再看看他眼中那洞悉一切却无可奈何的清澈目光,也只能无奈摇头。

符籙一道讲究一笔成纹,灵力灌注均匀连贯,心神合一。

弘渊对符纹结构的理解无人能及,但当他拿起符笔,却总显得手腕不够稳,灵力输出不够圆融。

画出的符纹形神俱在,但激发时威力往往只有预期的七八成,稳定性也欠佳。

对於布设最简单的聚灵小阵。

弘渊能精確计算每一个阵基的位置、灵石的摆放角度、灵力勾连的路径。

但实际布置时,埋设阵基的深度差了一寸,灵石摆放的角度偏了半度…这些细微的偏差积累起来,导致阵法效果大打折扣。

他布设的阵法,理论效能是120%,实际能达到80%就算不错了。

而在学习基础法术如“控物术”、“火球术”时。

弘渊虽能清晰理解灵力如何运转、如何塑形、如何爆发。

但实际施展时,控物不够灵动精准,火球的大小、射速、威力总是不尽如人意,远不如那些理论不如他、但苦练多年的同门。

洛云裳起初以为是弘渊年幼,手眼协调和精细控制能力尚未发育完全。

但观察许久,发现並非如此。

他似乎天生就对“实际操作”有种微妙的“隔阂”,心、意、手、灵力之间的完美协调,对他而言异常困难。

就像一个洞悉了所有物理定律的大学者,却无法亲手將一根木棍削得光滑笔直。

“唉…”

洛云裳看著正在洞府中,对著一本古老残缺的阵法典籍看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著智慧光芒,却对旁边练习控物术时总把玉杯摔得叮噹响毫不在意的弘渊,心中又是骄傲又是无奈。

“此子悟性通玄,慧光天成,於大道至理一点即透,福泽同门。

然於百艺实践…却似有天生桎梏。莫非…这便是天道予其无双智慧时,所设的平衡?”

但她並未因此失望。

弘渊的理论天赋已是绝世瑰宝,足以成为洛氏未来的“智库”与“道师”。

至於实践?

修仙界漫长的寿元,有的是时间慢慢磨礪。

更何况,他还有那令人羡慕的修炼速度打底。

但弘渊自己却对此並不在意。

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地吸收著一切。

帮助同门解惑时,他眼中闪烁著纯粹的喜悦;

实践失败时,他也不过是眨眨眼,继续研究理论,寻找下一次改进的可能。

对他而言,理解世界的规则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

云梦泽的阳光透过洞府的琉璃窗,洒在弘渊专注的侧脸上,眉心那点淡银印记温润依旧。

他或许不是完美的实践者,但他那照亮前路的智慧之光,已然开始在洛神峰上,悄然绽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