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陈家大院流淌得温润而充实。

转眼间,幼子陈弘渊已满六岁,褪去了婴孩的稚嫩,出落成一个眉目清秀、气质沉静的小小童子。

眉心那点淡银印记依旧温润,却仿佛蕴藏了更深邃的灵韵。

儘管陈返对弘渊的特殊体质守护得滴水不漏,从未让其接触具体修炼法门,但这六年间,对其心智与知识的启蒙,却远超寻常。

弘渊性喜静,尤爱书卷。

陈家大宅藏书楼中,常能看到他小小的身影安静端坐。

他翻阅的书籍从启蒙图册、地方风物誌,到渐渐触及经史子集、乃至陈返改良收集的武道典籍、心得手札。

令人惊异的是,这六岁稚童的领悟力堪称妖孽!

那些在成年武者看来都需琢磨的运气法门、招式精要,他听父亲或护院堂讲解时,乌溜溜的大眼睛专注异常,偶尔插言,竟能直指关键:

“赵叔叔,您刚才那一拳,力发於腰,但腰转三寸时,右肩为何绷紧了一瞬?若肩松半分,力是否更顺?”

稚嫩的童音,却让演练中的赵铁柱虎躯一震,细思之下冷汗涔涔!

尝试放鬆肩膀,果然拳路更顺,威力隱增!

柳承宗突破周天境后,意气风发,有时兴起会与陈返探討武道心得。

一次论及“周天循环,劲力连绵不绝”的奥妙时,一旁安静玩著鲁班锁的弘渊忽然抬头,脆生生道:

“外公,像不像水车?水流推动轮子,轮子转动又带起新的水流?如果水流(內息)太大,轮子(经脉)转太快,会不会散架?”

这充满童趣却直指“过犹不及、需循环有度”本质的比喻,让柳承宗和陈返相视愕然,继而抚掌大笑!

最令陈返震撼的,是当他深陷“灵武之桥”或武技改良的某个思维死角时,弘渊常会抱著书卷靠近,或指著窗外一片落叶飘飞的轨跡,或念一句看似不相干的诗文,却总能如同点睛之笔,瞬间拨开陈返眼前的迷雾!

“爹爹,书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

您的『桥』,是不是也要像水一样,遇到硬的石头(武道根基)就绕过去,遇到软的泥土(灵气)就渗进去,最后总能流到想去的地方?”

弘渊指著《道德经》上的一句话,天真地问道。

陈返如遭雷击!瞬间明悟了“灵武之桥”中刚柔並济、顺势而为的关键!困扰许久的难题迎刃而解!

这份远超年龄的智慧与近乎“道”的直觉,让陈返又是欣慰自豪,又是隱隱忧虑。

这块璞玉的光芒,已非寻常遮掩所能盖住。

弘渊这惊世骇俗的早慧与日益內敛的灵秀气质,自然被时刻关注他的洛清漪看在眼里。

她心中的期许与凝重与日俱增。

这不仅是她深爱的陈家血脉,更是一株註定要照耀修仙界的仙苗!

数年来,洛清漪虽与陈返情深意篤,但关於弘渊的使命从未懈怠。

她定期以秘法向族中传递平安信息,却始终未得老祖確切出关之讯。

直至弘渊六岁生辰后不久的一夜。

洛清漪静坐调息,指间那枚刻有云纹的家族玉佩忽生温热,继而发出唯有她能感知的细微震颤。

她心念一动,无声结界瞬间笼罩静室。

玉佩光华流转,投射出一道略显模糊却威仪深重的女性虚影。

气息浩瀚,带著一丝刚出关的锋锐与不易察觉的疲惫。

“清漪拜见老祖!恭贺老祖功成出关!”

洛清漪立刻起身,恭敬行礼,心中激动。

虚影微微頷首,声音直接在洛清漪识海响起,清越而威严:

“嗯,闭关六载,有所得,虽未至后期,但金丹中期之境已然稳固。”

她略作停顿,语气转为急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