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灵武之桥!
洛清漪的融入,如同月华洒落庭院,为陈家平添一份清辉却不扰其温馨。
她不再是隔岸观火的“洛小姐”,而是弘渊依赖的“小姨娘”,苏婉她们交心的姐妹,更是陈返心中那轮不可或缺的明月。
陈家大院的日子,在揽月居宾客盈门的喧囂、金缕阁“琚”字印记愈发耀眼的荣光、以及护院堂《磐石阵》呼喝声中透出的凛然之气里,沉淀出一种令人心安的富足与蓬勃的寧静。
变化最著者,莫过於灵猿小白。
昔日孱弱幼崽,如今身量几近成人,通体雪白长毛在日光下流淌著柔顺银辉。
在万物图鑑的持续增益与正阳湖秘境灵气的浸润下,其灵智日增,早已超脱顽兽之列。
它自觉担负起“守护”之责,尤其对幼子弘渊,几近形影相隨。
弘渊捧卷静读,它便蜷伏一旁假寐,长尾轻扫,拂去纸上浮尘;
弘渊蹲踞院中观蚁察叶,小白那双淡金眸子亦隨之专注流转,仿佛能洞悉孩童眼中映照的天地玄微。
更令人称奇的是它对气息的敏锐,管家周文远曾亲眼见它对心怀叵测的陌生访客发出低沉喉音,目光如电,凛然生威。
此灵兽,已成陈家一份独特而深藏的底蕴。
而万物图鑑的被动增益,如春风化雨,无声浸润陈氏血脉,催发远超常理的天赋之。
大房长子陈启安(平安)年方十二便已显家主雏形。
协理內务,调配资源,条理分明,气度沉稳,隱隱承袭了陈返“智慧如海”的深邃。
其武道进境虽不若瑞霖迅猛,然根基之扎实,尤以对陈返改良《踏阳步》的领悟最深,身法腾挪间灵动非凡,已可协助赵铁柱操练部分护院,少年老成,令周文远亦常生嘆服。
次子陈弘瑞(瑞霖)则在天枢阁內锋芒毕露!
八岁稚龄,铁骨境壁垒於他而言薄如蝉翼,破境只在旦夕!
筋骨之强横,气血之磅礴,纵是馆主雷万钧亦时常抚掌惊嘆,私下对陈返直言:
“此子筋骨稟赋,百年难遇!假以时日,必为天枢阁擎天之柱!”
隨后渐得雷万钧倾囊相授,更因陈返这“客卿宗师”之面,得以接触阁內核心锻体秘法。
郡城林氏那位明珠林静姝,悄然投注的目光亦日渐不同,一丝青梅竹马的倾慕油然而生。
家中长女陈弘琚(琼琚)则与两位男娃不同。
她未像长兄那般锋芒锐利崭露头角。
但於金缕阁的设计图稿之上,她娟秀灵动的笔跡日益增多。
不仅完美的將“文心雕龙”天赋发挥自如,更是在此之上展露出超脱家族增益所带来的创作天赋。
她笔下的纹饰,已非单纯精巧,更融入了对自然韵律的玄妙感悟。
晨露滚落叶尖的轨跡,流云舒捲的剎那神韵,皆能化作令人心折的灵思。
一件由她主笔、苏晴最终润色的“流云逐月”暖玉禁步在郡城贵妇圈引发爭藏,“琚”字印记价值再攀高峰。
而家中幼子陈弘渊则依旧保持著家中最安静的“异数”人设。
捧读图志的时间愈长,有时甚至能对著光尘舞动的轨跡或水面微漾的涟漪纹路,静观半日。
眉心那点淡银印记温润內敛,唯在无人处,偶有微不可察的光晕流转。
言语极少,然出口之语,往往直指枢要,令陈返亦为之侧目。
洛清漪对其关注尤甚,眸底深藏期许与难以言喻的凝重。
陈家『编外核心成员』柳承宗与韩雪梅这对“返老还童”的岳父母的精力也越发旺盛。
柳承宗除指点护院外,更多乐趣在於逗弄幼子柳振业(业哥儿),小院常闻其爽朗笑声与业哥儿咿呀学语。
韩雪梅则成苏晴、柳芊芊孕期最得力之“顾问”,经验老道,事无巨细,將两位孕妇照料得妥帖周全。
苏婉、苏晴、柳芊芊三位陈家主母也在双修功法持续滋养下,容光焕发,气息圆融通达。
苏婉持家愈发游刃有余,铁骨境门槛鬆动在即;
苏晴虽孕態渐显,精神却极佳,设计灵感如泉,与弘琚配合无间;
柳芊芊挺著孕肚,金腑境根基稳固,颯爽英姿不减,不时仍会指点平安拳脚,巾幗不让鬚眉。
整个陈家,如同一株根深干壮、枝叶葳蕤的巨树,在万物图鑑的福泽下,每一条枝椏都在奋力舒展,绽放著独属自身的璀璨光华。
然而,陈家大院最引人注目的“痴人”,仍是家主陈返。
洛清漪带来的修仙界常识,如同在他心湖投入巨石,激盪起滔天巨浪。
那些关於灵气本质、能量转化、精神引动的玄奥描述,与他的强大悟性、正阳湖秘境的亲身体悟、以及《养神法》大成后的精神境界,產生了剧烈的、近乎痴迷的反应。
他彻底沉入了对“仙武之桥”的终极推演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