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次战爭中,俄罗斯一步步南下,蹂躪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经保加利亚直逼君士坦丁堡,让奥斯曼帝国签订城下之盟,无奈的割地求和。

与此同时,法国也出兵並控制了伯罗奔尼撒,列强这一连串的动作,都牵制了奥斯曼帝国大量的精力,导致奥斯曼帝国无力快速平定这一场希腊起义军掀起的『叛乱』。

在无奈之下,奥斯曼现任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只能寻求当时担任埃及总督的默罕默德·阿里的帮助,许以重利,说动了阿里的帮助,一起对希腊的起义军进行残酷的镇压。

但即便是如此,依然无法阻挡希腊人独立的渴望,最后不敌三大列强的合力,完全处於下风的奥斯曼帝国在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接受希腊独立的事实。

最终在1830年,也就是今年的《伦敦条约》中,各国一起界定了独立的希腊国家的版图,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雅典、科林西亚湾北部、埃维亚岛和基克拉泽斯群岛。

如果接下来歷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等到了1831年,担任希腊总统的约安尼斯·卡波蒂斯特里亚斯遇刺身亡,希腊內部就开始了爭权夺利,希腊政局也会陷入混乱之中。

为了稳定希腊的局势,英国的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接下来联繫了法俄两国的外交官,商议如何稳定希腊。

三个国家经过了一番商议,最终在未与希腊进行任何协商的情况下达成了一致,希腊应当成为君主制国家。

三国选定了巴伐利亚王子奥托来担任希腊的国王,並同意奥托的后代或是他弟弟的子嗣均可继承王位,但在任何情况下,希腊与巴伐利亚的王冠都不可以合併。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三国各自联繫了在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和奥斯曼帝国一起签订了《君士坦丁堡条约》,以確保奥斯曼帝国不会插手,同时將希腊王国的国境线確定在自阿尔塔至沃洛斯一线。

也就是说,如果歷史发展不因为自己这个蝴蝶出现什么变故的话,两年之后,奥托就会成为新鲜出炉的希腊国王,也就是歷史上的奥托一世。

上辈子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打工人,勉强算是军事和歷史爱好者,奥托记忆中的歷史,希腊的局势可是一直都没有怎么平静过。

尤其是想到1862年,原身奥托一世被赶出希腊,转而由丹麦王国的次子接任希腊国王,奥托就感觉到头疼。

都说重生者是位面之子,似乎应该逆天改命,吊打全世界。

但奥托现在却没想那么多,作为地中海的小国,希腊要工业没工业,要资源没资源,要人口没人口,可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国家。

未来人们对希腊这个国家的印象就是来源於神话传说,要不就是爱琴海的风景。

所以什么拳打不列顛,脚踢美利坚什么的现在还只是偶尔一闪而过的幻想,现在的奥托给自己制定的小目標,就是保住王位,然后藉助国际形势,达成希腊的扩张。

这个目標只要自己多做准备,然后不要站错队,似乎也不是太难。

还有另外一点就是要控制好高涨的民族主义,避免在民眾不理智的情况下,连带著被推下深渊。

原本歷史上,希腊在巴尔干战爭中因为国內民族主义勃发,在所谓的大希腊主义的驱使之下,加入了巴尔干战爭。

结果军事方面实在拉胯,被奥斯曼军队逮住一通猛揍,要不是一战时期战队站的好,也不可能没怎么出力,就从奥斯曼那里收穫一大片领土。

从这方面讲,希腊在军事上和一统义大利的撒丁王国也有的一拼,统一战爭中输多贏少,能收復失地,更多的还是靠站队正確。

相对应的,巴尔干地区的的小强保加利亚,和希腊一样是小国,却武德充沛。

就因为朝秦暮楚的国策,先后得罪了周边多个国家,最终导致和周边各国的关係都不怎么样。

加上一战时期站错队,战爭过后国內满目疮痍的同时,还要割地赔款,就这样彻底的没落了下去。

从这方面来看,『站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问,尤其是对小国来说更是如此,一不小心站错队伍,轻则一蹶不振,重则整个国家可能就没有了。

不管將来怎么样,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现在的奥托还只是巴伐利亚王国的一个普通的王子,上面还有未来的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这个兄长在。

能够被选为希腊国王,还是因为英、法、俄三国各有打算,加上从族谱上来看,拥有拜占廷帝国科穆寧皇朝和拉斯卡里斯皇朝的血脉,在法理上有那么一点小优势。

念头重新转过,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奥托还不是希腊国王,暂时也不需要考虑如何统治希腊。

目前对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赚钱,否则等到他將来成为希腊国王之后,仅靠著现在满目疮痍的国土,能否保证现在的富裕生活都要打一个问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