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21日清晨,陈樾站在兵工厂办公楼顶层的窗户前,望著厂区內拥挤的建筑群皱起了眉头。自从子弹生產线改造完成后,產量暴增带来的原材料堆积和成品储存问题越来越突出。更让他担心的是,实验室的保密工作也隨著厂区人员流动增加而面临挑战。

"得想个办法..."陈樾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著窗框。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进来。"

赵厂长推门而入,手里拿著一沓文件:"陈总工,您找我?"

"厂长,我有个想法。"陈樾示意赵厂长坐下,然后指向窗外,"您看咱们厂区现在像什么?"

赵厂长顺著他的手指望去,只见各种车间、仓库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工人们穿梭其间,活像一锅煮沸的饺子。

"確实太挤了,"赵厂长苦笑道,"新扩建的子弹车间把原料仓库都占了,现在铜板都堆到食堂门口去了!"

陈樾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手绘的规划图:"我建议把部分生產线迁出厂区,在外围建立分厂。"

赵厂长接过图纸,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图上以现有兵工厂为中心,四周呈放射状分布著十几个功能不同的厂区,中间用道路和绿化带连接,整体布局既分散又统一。

"这个'工业园区'的概念很新颖啊!"赵厂长指著图上的標註,"子弹分厂、炼钢分厂、机械製造厂...分工明確,还能互相配合。"

"更重要的是安全。"陈樾压低声音,"把实验室藏在这么多工厂中间,就算有人来查,也摸不清重点。"

赵厂长会意地点头:"好主意!我这就向部里打报告。"

三天后,上级批覆下来了,不仅同意建立分厂,还额外拨了二十万经费。3月25日一大早,赵厂长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宣布正式启动分厂建设计划。

"同志们,这是咱们厂发展的重要一步!"赵厂长拍著规划图说,"第一批建设四个分厂:子弹分厂、炼钢分厂、特种钢分厂和机械製造厂。"

基建科长老刘提出疑问:"厂长,这么多工程同时开工,人手和材料跟得上吗?"

"用分段施工法,"陈樾接过话茬,"先建厂房框架,设备安装和生產可以同步进行。我已经设计了標准化厂房图纸,施工速度能提高三倍。"

最让眾人惊讶的是陈樾提出的替代方案——用东北特產的柞木和樺木加工成木筋,配合少量钢筋使用。

"我在毛熊资料上看过类似方法,"陈樾解释道,"咱们东北的硬木材质密实,经过防腐处理后完全能达到建筑要求。"

陈樾接著详细说明:"具体做法是將柞木锯成长条,用煤焦油做防腐处理,然后三根一组用铁丝綑扎。这样组成的'木筋'抗拉强度能达到钢筋的六成,而厂房主要承受的是压力..."

基建科长老刘恍然大悟:"难怪您让我们收集那么多柞木边角料!"

散会后,整个兵工厂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运转起来。基建科负责场地平整,设备科准备搬迁清单,保卫科规划新的安保方案...陈樾则带著技术团队穿梭在各个工地之间,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4月1日,子弹分厂率先完成主体建设。这是距离主厂区最远的一个分厂,选址在一片樺树林后面,从外面几乎看不到厂房。陈樾亲自指挥设备搬迁,將改造后的子弹生產线整体迁移过来。

"注意这台多工位冲床的基座水平!"

"输送带接口要对准,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请记住 101 看书网超好用,101???????????.??????隨时享 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电路走暗线,全部埋在地下管道里!"

工人们发现,陈总工不仅懂机械,连建筑施工也样样在行。在他的指导下,原本需要半个月的搬迁安装工作,三天就完成了。

4月3日,子弹分厂试生產。当第一枚新下线的子弹通过质检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老马摸著崭新的厂房墙壁感慨道:"这地方比原来宽敞多了,日產二十万发都不成问题!"

紧接著,炼钢分厂也宣告竣工。这个分厂建在一处废弃铁矿旁边,可以直接利用矿坑作为原料堆场。陈樾將氧气顶吹转炉技术进一步优化,设计出更適合小规模生產的"双联炉"系统。

"妙啊!"炼钢车间主任老周看著图纸直拍大腿,"一座炉子熔炼,一座炉子精炼,交替作业,效率翻倍还省燃料!"

特种钢分厂的选址最为讲究,陈樾特意选在一处山坳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隱蔽的道路进出。这里將生產各种合金钢和未来研发的新型材料,保密级別最高。

"围墙要加高到五米,上面拉铁丝网。"

"每个窗户都要装铁柵栏。"

"厂区內部分区管理,不同工序的工人不得隨意走动。"

听著陈樾的安保要求,保卫科长老孙连连点头:"这规格都快赶上军事要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