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热处理工序更为关键。陈樾指挥著工人严格控制降温速度,在关键温度节点进行淬火。"现在!"隨著他一声令下,烧红的钢锭被吊入油槽,顿时腾起一团火焰。

等钢锭完全冷却,已经是下午三点。陈樾亲自操刀,用车床將钢锭加工成標准试样。车刀切削时迸发出耀眼的火,而且异常持久。

"这钢真硬!"操作车床的小张惊讶道,"平常车这么大会儿,刀早该磨了。"

第一项硬度测试就给了大家一个惊喜。洛氏硬度计显示hrc42,比兵工厂现有的枪管钢高出近10个点。

"继续测试!"陈樾的声音有些颤抖。拉伸试验机上,试样直到承受380mpa的拉力才断裂;衝击试验中,试样在-20c下依然保持良好韧性;金相显微镜下,组织均匀细密...

"成功了!"赵厂长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车间,他看著测试报告,激动得手都在发抖,"陈总工,这钢比毛熊援助的还好!"

陈樾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已湿透。但他顾不上休息:"这才第一个配方。还有弹簧钢、刀具钢、装甲钢...够咱们忙活的。"

接下来的半个月,炼钢车间成了全厂最忙碌的地方。一炉接一炉的特种钢被炼製出来,性能一个比一个惊人。

1月28日,弹簧钢试製成功。用这种钢製作的枪械復进簧,在疲劳试验机上连续工作20000次仍完好无损,是原来的四倍寿命。

"太不可思议了!"负责测试的林秀兰捧著断裂的对比样品,"普通弹簧5000次就断了,这个20000次连微裂纹都没有!"

2月1日,刀具钢取得重大突破。用这种含钒的合金钢製作的切削工具,在加工枪管时效率提高了50%,而且连续工作八小时不用磨刀。

"省大事了!"机加工车间的刘主任爱不释手地摸著新刀具,"以前一天要换三次刀,现在一把刀能用三天!"

最让陈樾高兴的是2月5日这天。他们用江西钨矿替代进口钨,研製出一种新型炮管钢。虽然耐热性比原版稍逊,但成本只有三分之一,而且完全摆脱了对进口资源的依赖。

"这下不用看毛熊脸色了!"赵厂长看著试炮数据——连续射击100发后炮管依然完好,乐得合不拢嘴,"明天我就给部里打报告,咱们的特种钢要量產!"

然而,研发之路並非一帆风顺。2月7日,一种高硬度装甲钢的试製遭遇惨败。钢锭在淬火时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片差点伤到工人。

"怎么回事?"陈樾蹲在碎裂的钢锭前,仔细检查断口。断面呈晶状断裂,这是典型的脆性破坏。"成分没问题...冷却速度太快了?"

他连夜查阅资料,重新调整了热处理工艺。將直接水淬改为先油淬再空冷,同时加入回火工序。第二天再试,钢锭完好无损,测试性能超出预期。

2月10日,隨著最后一种耐热钢通过高温持久强度测试,陈樾清单上的十二种特种钢全部试製成功。更令人惊喜的是,实际性能普遍超出设计指標20%以上。

在庆功会上,赵厂长举著难得的白酒,声音哽咽:"同志们,咱们创造歷史了!从今天起,咱们夏国有了自己的特种钢体系!再也不用受制於人了!"

大家一饮而尽,不少老工人偷偷抹眼泪。他们经歷过用道轨钢造枪的艰难岁月,深知这些特种钢的意义。

陈樾悄悄离席,回到办公室。他摊开那张未完成的衝锋鎗设计图,现在终於可以放开手脚了——枪管用新研製的耐热钢,枪机用耐磨钢,復进簧用超高疲劳强度的弹簧钢...

窗外,炼钢车间的烟囱依然冒著滚滚白烟。在夕阳的映照下,那烟雾仿佛化作了一条腾飞的巨龙。陈樾知道,这些特种钢不仅会用在枪炮上,更会推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报告!"门外突然响起张卫国的声音。 "进来。" 张卫国捧著一个木盒,神秘兮兮地放在桌上:"陈总工,这是用新钢材做的'小礼物'。"

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把精致的匕首。刀身泛著幽蓝的光泽,刀刃锋利得能吹毛断髮。刀柄上刻著"自力更生"四个小字。

"好刀!"陈樾由衷讚嘆。这匕首的工艺水平,已经丝毫不逊於国外名品。

张卫国挺起胸膛:"是用咱们自己的刀具钢做的。车间师傅说,这钢比汉斯猫国货还好使!"

陈樾小心地收起匕首,望向窗外。暮色中,炼钢车间的灯火通明,宛如黑夜中的明珠。他仿佛看到了不远的將来,这些特种钢將化作保家卫国的利器,將夏国的工业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