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歷史上封赏大典是在洪武三年举行的 但小作者为了方便后面的剧情

就提前到了洪武元年 各位读者大大就当是洪武元年封赏的就好

还有很多读者有关於朱文正的疑问 后面会出现的

三天后是第一次大朝会,也是封赏的日子,因为是第一次上朝,所以今天上朝並不像后来那么早

此时已经是辰时了,此时奉天殿內庄严肃穆,气氛凝重而又热烈,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整齐排列

打头的就是朱瑞璋,作为老朱的亲兄弟,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站在第一个,其他官员也按照官职大小排列,虽然还没有封爵,但六部官员早已经確定,今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封爵

所有人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激动,老朱高坐於龙椅之上,面容威严又带著几分欣慰

此次大封功臣,既是对这些臣子多年来追隨自己、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明朝开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论功行赏

也是试图平衡逐渐激烈的內部矛盾,现在已经出现了浙东党和淮西党了

中使站在殿中,声音洪亮地宣读詔书

101看书 101 看书网体验棒,??????????????????.??????超讚 全手打无错站

第一个封赏的就是朱瑞璋,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大都督府右军都督,封秦王,参军国事,太傅,食禄万石,世袭罔替

朱瑞璋听到这个封號心里一突,臥槽,我这是把我二侄子的封號给抢了?想著他就抬头看向龙椅上面的朱元璋

老朱对上他的眼神就转向一边,那意思太明显不过,就是不想理你

朱瑞璋也无奈,自从那天出宫之后他就赌气没有再进宫,所以关於封號的事他是完全不知道,老朱也没让人叫他,明显两人还在赌气呢

接下来受封的便是六公,李善长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

李善长虽无马上功劳,但自老朱起兵便追隨左右,他作为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老朱给他的地位可以说非常高了

这既有对其功绩的肯定,自然也有平衡朝堂势力的考量

但朱瑞璋却不喜欢这个人,他总觉得李善长太过虚偽了,一点不像刘伯温那么真实,刘伯温虽然臭毛病很多,但也是个实在人

还有电视剧里面对老朱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就是李善长,但其实歷史中並不是,而是一个叫朱升的,他是朱熹的五传弟,也是老朱的重要谋臣

接著是徐达,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

徐达和老朱是同乡,自起兵之初就坚定追隨在他身后,这么多年来征討四方,出生入死,劳苦功高,在军中威望极高,可

以说和朱瑞璋不分高下,他和李善长同为“左柱国”,足见老朱对他的特別看重

当然,这左柱国肯定是没有朱瑞璋的上柱国份量高的,虽然这都是些代表荣誉的称號

常遇春被封郑国公,因为朱瑞璋的原因,他並生活习惯都不错,没有热就要卸甲的习惯,估计是不会得卸甲风,也不会英年早逝,这会儿反而过得很滋润,李文忠封曹国公,冯胜封宋国公,邓愈封卫国公

汤和竖起耳朵,紧张地听著,当听到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常遇春被封为郑国公时,他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自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授汤和中山侯!”

中使太监的声音在大殿內迴荡,汤和身子一僵,心中五味杂陈,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只被封了个侯爵

身旁的將领们也都露出了惊讶和不满的神色,有几个人甚至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汤和咬了咬牙,强忍著心中的不满,跪地谢恩

他知道,此刻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朱元璋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就一定找好了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