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九闻言也是心里苦涩,这该死的封建社会,“四哥,现在都活不下去了还娶什么媳妇儿,你觉得现在咱们还守得住这两亩地吗?

就算守住了又如何,这些该死的杂碎以各种名义收税,咱们种出来的庄稼还不够税收,你忘了咱爹是因为什么才染病死的了吗”

朱重九是真的很了解明朝的歷史,元朝至正年间作为元明交替的过渡时期,他也算是熟知

这个时候北方一亩地能產出一百来斤小麦就算是非常不错了,都算顶天了,他们家现在只有两亩地了,能种出二百斤小麦都算是他们打理得好的,还得是上好的田地。

但这个时期各种名目的税收数不胜数,比如田赋,科差,工程税,牲畜税,岁课等等不知凡几,一年下来白忙活不说,还得欠朝廷一些

朱重八闻言也是目光暗淡,他虽然不知道自家弟弟从哪里知道这些的,但这就是事实,纠结了好一会儿,他才一言不发的走了出去

约莫小半个时辰,他手里紧紧的攥著二两银子还有抱著一些破旧的衣服回来了

……

料理完陈氏的丧事,朱元璋手里只剩下十枚铜钱,他犹豫了一下开口

“小弟,我给二姐夫传信了,明日二姐夫就应该到了,到时候你跟著他去吧,”

朱重九知道他可能要出家了,但还是装作不知道的开口:“四哥,那你要去哪里?”

他是真不想让老朱出家,此时虽然已经民不聊生了,但还没有谁举起起义造反的大旗

但他才六岁,瘦得皮包骨头的,根本没有能力做什么,更不敢说一些以后会发生的事情

且不说朱元璋信不信,就算信了他自己也怕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翅膀改变了原有的歷史轨跡,这样他就失去了先知先觉的优势

“如今都过不下去了,咱去皇觉寺出家算了,这样还不至於饿死,你以后长大了討个媳妇儿,別让咱们老朱家断了香火传承”

“四哥,那你和我一起去姐夫家,二姐肯定愿意收留我们的”

听到朱重九的话,朱元璋苦笑一声,眼里噙著泪,“小弟,我知道二姐会收留我们,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年景谁家都不好过,”

就这样,六岁的朱重九的跟著二姐夫李贞来到了老家泗州盱眙县,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里他认识了二姐朱佛女的儿子李文忠,小名保儿,也就是以后的曹国公

濠州城外的皇觉寺笼罩在铅灰色的云翳下,朱元璋赤著脚,踩著满地枯枝败叶,佝僂著脊背立在斑驳的山门前,他实在是太饿了

身上那件缀满补丁的粗麻短打早被汗水洇成深褐色,蓬乱的头髮里还沾著草屑脚上裂开的伤口渗出的血珠,混著泥浆在青石板上拖出蜿蜒的痕跡

寺庙门口的铜铃在寒风中发出微弱的呜咽,惊醒了打盹的知客僧,对方打量著这个形容枯槁的少年,皱起的眉峰几乎要碰到一起

朱元璋突然扑通跪下,额头重重磕在冰凉的石阶上,碎石硌得他膝盖生疼,但他还是咬牙坚持

“大师慈悲!求寺院收留,小子愿扫尽千阶落叶,担尽百担清泉……”

他的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话音未落,喉间突然涌上一阵腥甜,这几日靠著啃树皮充飢,肠胃早已被粗糙的纤维磨出血痕

知客僧正要开口驱赶,忽听得身后传来木杖叩地声,老住持拄杖立在门槛內

浑浊的眼珠在朱元璋浮肿的脸颊、暴起青筋的脖颈上扫过,最终落在少年攥得发白的拳头上

那里还紧握著半块硬如石块的麦饼,这麦饼还是姐夫李贞给的,显然这是他最后的口粮

“乱世多苦厄”,老住持长嘆一声,袈裟在风中猎猎作响,“且剃度吧,”

当剃刀划过头皮,细碎的黑髮簌簌落在满是污垢的肩头,山风捲起落叶扑在新剃的光头上,恍若命运在他头顶叩响了第一记晨钟

而横压一个时代的狠人也从此刻开始觉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