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谋划,汉人庶出
苏培盛在乾清宫外的汉白玉台阶下搓著手,眼睛不时往宫门方向瞟。
八月的日头还是很毒,他额上渗出细汗,却顾不上擦。
"出来了!"旁边的小太监低呼一声。
宫门处,胤禛身著石青色蟒袍缓步而出,腰间玉带上悬著新赐的金黄絛穗,在阳光下明晃晃的刺眼。
苏培盛小跑著迎上去,笑得见牙不见眼:"恭喜主子!贺喜主子!”
胤禛脚步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
苏培盛这才注意到主子眉间那道皱痕比平日更深,嘴角绷得像拉紧的弓弦。
"府里都准备妥当了。"
苏培盛压低声音,小步追著胤禛的步子,"福晋亲自盯著厨下备的宴,说是要给主子......"
"撤了。"胤禛突然道。
苏培盛一个踉蹌:"...啊?"
苏培盛有些不解,以往万岁爷给主子爷赏赐、夸讚,主虽然面上不显,但作为贴身的奴才,还是能感受到他愉悦的心情。
怎么这次?
听说万岁爷可是在朝堂上嘉奖了自己主子爷差事办得好,主子应该高兴才对啊!
轿帘落下前,苏培盛瞥见胤禛摩挲著袖中露出一角的黄綾匣子——那是装赏赐的匣子,可主子的手指关节却泛著青白,像是在掐著什么人的脖子。
苏培盛缩了缩脖子,决定今天谨言慎行!
回府的轿子走得极慢。
胤禛掀开黄綾匣,里面静静躺著那块所谓的"先帝旧砚"。
砚台底部刻著"戒急用忍"四个小字,是汗阿玛的的笔跡。
想起退朝后,汗阿玛在养心殿对他说的那句:"为君者,既要能临危不乱,更要...知进退。"
胤禛嘴角浮起一丝冷笑,皇阿玛这是提醒他不要太出风头呢。
今日朝堂上,太子看他的眼神已经像淬了毒的刀子;
老八那群人表面恭维,实则提醒汗阿玛他抢了太子的功劳,激起汗阿玛对他的戒备和审视。
回到雍亲王府,胤禛径直去了前院。
幕僚鄔思道正倚在藤椅上看邸报,见他进来,搁下手中茶盏:
"王爷面色不豫,可是今日面圣有异?"
胤禛解下朝珠扔在案上,將康熙在养心殿言行细细说了。
鄔思道听罢,瘸著腿走到窗前,望著院中一株將谢的朵,眼中精光闪动:
"王爷此次防疫,手段雷厉风行,京城百姓交口称讚。
太子门下官员却尸位素餐,相形见絀。
皇上今日言语,表面褒奖,实为警示啊。"
"鄔先生是说..."胤禛瞳孔微缩,忽然想起康熙说"知进退"时那个意味深长的停顿。
"不错。"胤禛望向紫禁城方向,声音低沉,"皇阿玛最忌惮的,是完美无缺的儿子。"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痛色,"十三弟就是太耿直了..."
鄔思道:“所以,王爷需要一个“瑕疵”!”
胤禛靠坐在椅子上,手指摩挲著手上的板子。
“瑕疵”?
驀地,胤禛脑海里浮现出姜瑶母子的身影,心中一动,想必这个瑕疵,他汗阿玛和他的那些兄弟会很满意!
“鄔先生,你说若是此时爆出本王有个汉人庶子会怎样?”胤禛面带微笑,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鄔思道闻言愣了一下,但很快就他明白了胤禛的意思,眉头微挑,眼里闪过一丝戏謔,讚嘆道:
“此法甚好!”
鄔思道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他继续解释道:
“如此一来,王爷既不会给人留下被攻訐的把柄,又能巧妙地转移眾人的注意力。
最多,这不过是王爷的一桩艷事罢了,对於王爷的声誉和地位並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
雍亲王府正院
自从四爷传话,今日要和福晋用晚膳的消息传来,整个正院就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躁动了起来。
因为疫病,胤禛已经几个月没有进后院了。
如今,主子爷时隔几月进后院,就是来找福晋,可见是看重福晋的。
正院的丫鬟、婆子高兴不已。
乌拉那拉氏理好菜单后,就让春杏去厨房吩咐,春杏退出去后,遂转头看向苏嬤嬤,笑道:
“苏嬤嬤,大阿哥今日课业完成就把他接过来,这孩子也有几月未见到他阿玛了,前两日还念叨著。”
苏嬤嬤满脸笑意地应承,福晋得主子爷敬重,她心里比谁都高兴。
酉时末,胤禛才伴著最后一丝霞光来到正院。
院门口传来僕从的请安声。
乌拉那拉氏著弘暉站在门口迎接。
见到胤禛,穿著宝蓝色小褂的弘暉,规规矩矩地打了个千:"给阿玛请安。"
胤禛弯腰扶起儿子,难得露出一丝笑意:"长高了。
"他摸了摸弘暉的小脑袋,长高不少,阿玛听先生说,你学业精进不少,不过,该休息时还是要休息,切莫伤了身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