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老学长吐槽校长:鬼子不管,还搞攘外必先安內那套
1935年10月。
由苏长青全面掌控的二十四团,紧跟虹一方面军的步伐。
先行抵达了北方根据地。
虹一方面军以及部分虹四方面军,与原陕地的虹军实现会师。
不过此时,长征途中的其他部队並没有顺利抵达陕地。
各部陆陆续续朝著陕地进发。
就拿二十四团来说,如果不是苏长青的“突然”空降。
又由於苏长青是组织的忠诚战士,对最高层是非常信任、且得最高层信任。
虹二十四团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多次穿越草地。
在抵达陕地之后,组织高层就开始考虑开启新根据地的问题。
毕竟眼下小鬼子控制著奉北,其对大夏腹地的覬覦之心。
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眼下时局,大夏国內部混乱的战爭已经成为了次要问题。
与小鬼子之间的矛盾,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上层要考虑的问题。
苏长青在抵达陕地之后倒是显得颇为乐得自在。
而这也是一系列的表象而已,在系统的帮助下。
苏长青已经將目光投放至了五台山一处。
目前,苏长青已经是摸清了上面的意思。
根据地的创建,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未来,苏长青也极有可能会被外派至其他地区创建抗战根据地。
“长青呀,你小子最近销声匿跡的,一个人在鼓捣著些什么呢?”
刚从总部开完会回来的学长,逮到机会就溜到了苏长青的二十四团。
这段时间,二十四团的巨大变化。
这位一方面军一师师长,可是看在眼里的。
二十四团几次出击,士兵之间的相互配合、火力的精妙配置都极为出色。
在一场战斗中,二十四团往往能够以很小的代价。
拿下很大的战果,这一点不仅是苏长青的这个学长看到了。
就是总部也已经意识到了。
“这玩意儿无烟火药,1845年化学家舍恩拜的一次意外发现。”
“在1845年的一次实验中,他不慎碰倒了盛有硝酸和硫酸混合液的瓶子,溶液溅到桌上的布围裙上。他
用火烘烤围裙时,意外发现围裙在靠近火源的瞬间消失,且无烟產生。”
“这一发现激发了他的好奇心,经过反覆推敲,他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化合物——硝化纤维。”
“1884年,科学家维埃里通过巧妙的方法,將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中,並加入適量安定剂,成功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这种火药仅含硝化纤维一种成分,被称为“单基火药”。”
“无烟火药的特性与优势无烟火药不仅爆炸威力强大,而且燃烧后几乎不留残渣,仅產生微量烟雾,这些特性使其优於传统黑火药。”
“而实验证明,无烟火药的爆炸威力远大於黑火药,能够显著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
“同时,其燃烧后无残渣、烟雾少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枪炮的理想发射药。”
“眼下欧洲各国,已经用无烟火药取代了原有的黑火药……”
“成为了时代的主流,而现在我们大夏、我们虹军並没有无烟火药。”
“在未来战场上,如果能拥有无烟火药的话。”
“对虹军战斗力的提升,將是脱胎换骨的。”
在苏长青的记忆中,直到44年八路军才生產出无烟火药。
眼下,苏长青虽然无法立刻建立起大规模的兵工厂。
毕竟无论是原料,还是技术人才各方面,都是极度的匱乏。
但是,通过系统的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