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华兴的发展方向
港岛的夜,潮湿而闷热,霓虹灯在雾气中晕开一片迷离的光。刘光天坐在庙街的露天档口,面前是一碗冒著热气的云吞麵,细面浸在琥珀色的汤底里,浮著几粒饱满的云吞,葱点缀其间,香气混著街边的烟火气钻入鼻腔。
头顶的灯泡在夜风中摇晃,昏黄的光影在油腻的木桌上摇曳不定,像一场模糊的旧梦。四周人声鼎沸——赤膊的苦力围坐一桌,吆五喝六地猜拳,汗珠顺著黝黑的脊背滚落;下夜班的女工挤在角落,三三两两地咬著耳朵,时不时爆出一阵压低的笑声;卖唱的老者倚在电线桿旁,二胡声嘶哑苍凉,混著大排档的鑊气、啤酒的泡沫和廉价香水的味道,在闷热的空气里发酵。
刘光天慢条斯理地吃著面,心里却在盘算著日后的路。他清楚自己有一身本事,真要豁出去,靠拳头也能打出一片天。但他不是疯子,不会无缘无故杀人越货。
“黑吃黑嘛……倒是个路子。” 他啜了一口热汤,眼神微冷。可惜,机会不是天天有,得等。
眼下最稳妥的,还是开厂。这个年代,只要手里有点本钱,按部就班地干,发財只是时间问题。机器一转,钞票自来。
——————————
半个月后,当刘光天再次提著一个皮箱踏入厂房时,"华兴製衣厂"的招牌下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缝纫机的噠噠声与裁剪台的咔嚓声交织成热烈的生產交响曲。
他推开玻璃隔间的磨砂门,新安装的百叶窗將阳光分割成整齐的光带,洒在深棕色的实木办公桌上。真皮座椅隨著他落座发出轻微的充气声。
"刘生,"周兆基捧著厚厚的报表站在桌前,身上崭新的西装仍留著摺痕,"这是进度匯报。"
透过身后的落地玻璃,可以清晰看到:两百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女工们手指翻飞
阿辉正在质检区仔细检查成衣走线
仓库区堆放著印有"华兴製衣"的包装箱
刘光天翻开报表,纸张的油墨味混合著车间飘来的新布料的清香。周兆基的声音平稳有力:"目前日產衬衫两千件,良品率已达九成五。已经接到国外的代工订单两万件,如果按照目前產能的话,单日纯利润在六千港幣"。
刘光天轻轻合上报表,指尖在桌面上若有所思地敲击著。透过玻璃墙,他的目光扫过车间里正在缝製的標准款衬衫。
"周厂长,"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著预见性的沉稳,"做服装这行,最要紧的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他拿起桌上的钢笔,在便签纸上快速勾勒出几个款式。
"你看这个,"笔尖在纸上流畅地滑动,"喇叭裤,裤脚要像喇叭一样展开。"他又画了几笔,"直筒裤,剪裁要乾净利落。"最后画了个俏皮的短裙轮廓,"这个叫超短裙,下摆要刚好..."他比划了个位置,嘴角微扬。
周兆基凑近细看,眼睛越睁越大:"刘生,这些款式確实新颖,但市场接受度..."
"放心,"刘光天將草图推过去,"半年后,这些会成为香港街头最时髦的装扮。"他站起身,整理了下西装袖口,"先打样各二十件,掛在我们自己的展示间试水。
刘光天缓缓起身,踱步到落地窗前。修长的手指轻轻叩击著玻璃,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楼上一层也租下来。"他的目光越过厂房,望向维多利亚港的方向,"我们要打造一个完整的品牌王国。"
周兆基面露难色,翻开帐本的手指微微发颤:"刘生,目前帐上资金只剩不到一万港幣,如果现在扩张..."
刘光天走回办公桌前,手指在真皮箱扣上轻轻一按。"咔嗒"一声脆响,箱盖缓缓开启。崭新的千元大钞整齐码放,浓郁的油墨香瞬间瀰漫整个办公室。
"十六万港幣。"刘光天將箱子转向周兆基,"楼上整层,一半改造成设计研发中心,引进最新的打版设备,另一半扩建生產线,增加一百台缝纫机。"他的指尖在箱盖上轻点,"剩下的钱,先在铜锣湾开一家品牌成衣店。"
"记住,从原料採购到终端销售,我们要建立完整的產业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