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空气,似乎也隨著苏晴的话,冷了下来。

林晓东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他能预料到阻力,却没料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他们的动作,倒是很快。”

“不是快,是急了。”苏晴的声音里带著一丝冷笑,“你把汪老这尊神给请下了神坛,还让他心甘情愿为你站台,这等於直接抽了他们那套旧体系的脊梁骨。他们再不动手,等乌蒙山隧道一通车,就什么都晚了。”

林晓东沉默著,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墙壁上划著名。

他明白,这次的对手,和赵德胜那种地方投机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赵德胜要的是利,而京城里那些人,要的是“理”,是规矩,是他们掌控了几十年的,国家基建项目资金分配的话语权。

“他们想怎么动手?”

“釜底抽薪。”苏晴吐出四个字,“我刚收到风声,財政部的钱卫国,联合了几家国有大行的行长,联名给计委和最高层递了一份报告。”

钱卫国。

林晓东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在周明办公室里,激烈反对“基建债券”的,一脸严肃的老者。

“报告的核心內容,是质疑我们国投行发债模式的合法性和风险。他们提出,国投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缺乏监管,权力过大。为了『保证国家金融安全』,他们建议,將国投行所有项目的资金拨付,重新纳入国家財政的统一预算审批体系。”

林晓东的瞳孔猛地一缩。

统一预算审批。

这七个字,听起来冠冕堂皇,却是最阴狠的杀招。

那意味著,“龙脉”计划的每一笔钱,从买一袋水泥,到进口一台盾构机,都得经过財政部和计委那帮老官僚层层审批,走完一套流程,半年都算快的。

这等於直接砍断了“龙脉”计划的腿,让它从一头狂奔的猛虎,变回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病猫。

速度和效率,这个项目最核心的生命力,將被彻底扼杀。

“他们不敢直接否定项目,就想用程序来拖死我们。”林晓东的声音冷得像乌蒙山的冬夜。

“没错,这是他们最擅长的手段。”苏晴的声音里也透著一股寒意,“周领导那边,压力很大。毕竟,『金融安全』这顶帽子太大了,谁也扛不起。”

“我明白了。”林晓东深吸了一口气。

“你打算怎么做?”苏晴问道。

“兵来將挡,水来土掩。”林晓东的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灯火通明的临时指挥部,那里,汪清源正带著一群老专家,围著图纸爭论得面红耳赤。

“你放心,他们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注意身体。”苏晴没有再多说,她知道,她的男人,已经有了主意。

掛掉电话,林晓东在原地站了许久,山风吹乱了他的头髮,也吹散了他心头的最后一丝犹豫。

他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回了那个用几间活动板房搭建起来的,全世界最简陋,却也凝聚了最高智慧的指挥部。

“汪老。”

林晓东的声音,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激烈討论。

所有人都抬起头,看向他。

汪清源推了推老镜,有些不满地说道:“晓东,你来得正好!我们刚刚论证出一个新方案,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优化出三个作业面,同步掘进!工期,至少还能再缩短两个月!”

他身后的老专家们,一个个也都双眼放光,那股被重新点燃的激情,让这间简陋的板房,都显得热气腾腾。

林晓东没有接话,他只是將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然后,用一种平静到可怕的语气,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都愣住的话。

“各位老总,恐怕,我们没有两个月了。”

“什么意思?”汪清源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林晓东没有隱瞒,他將京城里那帮人釜底抽薪的计划,原原本本地,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他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煽动情绪,只是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然而,这番事实,却比任何煽动性的语言,都更具杀伤力。

“砰!”

汪清源一拳砸在桌子上,那张刚刚画满了优化方案的图纸,剧烈地跳动了一下。

“混帐!王八蛋!”

这位一辈子都以温文尔雅著称的国之泰斗,此刻气得浑身发抖,脸色涨红,嘴里爆出了他这辈子都没说过的粗口。

“他们……他们怎么敢!”

“他们想干什么?想让大锅圈村的娃娃们,再爬二十年的天梯吗?!”

“官僚主义!典型的官僚主义!这帮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的蛀虫,他们哪里知道一线的情况!他们哪里知道百姓的疾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