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及弱冠的少年监生,竟然穿著一身道袍来国子监?实在是不成体统。

门吏正想著给此人记上一笔,可一看入监歷上头的名讳,差点没將其扔出去。

“这位门公,我这入监歷有什么问题不是?”张允修十分和煦地一笑。

可门吏却很忌惮的样子,头上也沁出汗水来,赶忙拱拱手说道。

“不敢不敢,张公子快快请进吧,余祭酒已经在里头候著您了。”

他將入监歷恭恭敬敬地奉上。

“谢了。”

张允修接过入监歷,大摇大摆便进了国子监。

看著对方离去的背影,门吏捏了一把汗,还好自己適才没做什么多余的事情。

这位爷的事跡,如今在京城內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背靠著首辅张居正,便连朝堂上的诸公都敢当面辱骂,更何况是他一个小小的书吏。

想到这里,书吏也不在门前待著了。

当今的国子监祭酒乃是余有丁,这位先生跟首辅张居正还算熟络,今日之前专门交代,若是张允修来了,便要第一时间稟报。

书吏也不知自己为什么这么著急,一路小跑便朝著余有丁的值房而去。

张允修独自一人在国子监內閒逛,他也不知自己被分到哪个学堂,只能漫无目的地行走。

他注意到,国子监內环境还算不错,甬道內古柏森森,可院中石碑上寄语却有些不太应景。

诸如什么“.恁学子每听著!”“若无籍之徒敢有似前贴没头帖子.將那犯人凌迟了”“若有誹谤师长的……梟令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迁发烟瘴地面”

看到这些字跡,张允修当即打了一个激灵,自动脑补。

那是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开国皇帝朱八八揣著一口凤阳口音,站在国子监內对斯斯文文的儒生们教训一番。

一时间,张允修不由得有些庆幸,乃是生在了万历朝,若是在洪武朝,他哪里敢如此囂张?

国子监內建筑规整,中间的“彝伦堂”是祭孔和讲学之处,前面的石碑便立在此地。

两侧分设六堂,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

这率性堂相当於后世的优等班,只有成绩最好的监生才可进入就读。

张允修初入国子监,自然是要入正义、崇志、广业,这三堂初级学堂。

张允修没有找到余有丁,乾脆先进广业堂看了看。

此刻,授课博士尚未入堂,张允修寻了角落里一处蒲团坐下,打量著广业堂里头的景象。

堂內监生早已在在蒲团上坐好,整整齐齐的样子,看起来即便是有捐监、恩荫,监生们还是很珍惜在国子监学习的机会。

张允修可以注意到,监生面前的书案上,不是朱熹的《四书集注》,便是《大明律》、《歷代名臣奏议》等。

他心中生了一个想法,什么时候能够將监生桌案上的课本,换成《物种起源》《马原》《毛概》.

正当张允修臆想之时,却在嘈杂的广业堂內,听到一些刺耳的声音。

“张士元此子实在荒唐,竟敢於朝堂之上殴打御史,肆意妄为,行事乖张”

张允修对编排自己的声音十分敏感,一转头便看到三四名身穿青色襴衫的监生,聚在一起小声討论著。

“是极,张允修便仗著他那首辅父亲此逆子若不幡然醒悟,今后必將成朝堂又一害也!”

“首辅大人是有才能的,可惜.唉.不谈也罢!”

“慎言吶!”

张允修皱起眉头,编排自己没关係,竟然还敢编排我老爹!

我老爹只有我张允修能编排!

正当张允修想找几人麻烦的时候,却又见一人朝著一直沉默寡言的监生说道。

“袁宗道之名已然於国子监传扬,伯修兄於文章一途造诣深厚,岂是张士元那种靠话本小说,博取名声之宵小能够比擬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