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马坝镇
嘖,从韶城回去以后,陆柒得找李晓雨把那盏灯拿回来,给自己点上。
陆柒思绪沉浸识海,试图將昨晚《敕龙拘脉》中那些繁复难解的气脉形態与眼前现实对照。
印著羊城大学校徽的大巴车驶出喧囂的都市地界,匯入了前往粤北韶关方向的高速车流。
窗外,现代都市的水泥丛林隨著时间推移和路程推进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丘陵、点缀的村落和愈发葱鬱的植被。
陆柒的走阴视角下,高速路如同一条人为的银灰色气带,强行截断了原本自然流淌的青色,两者在撞击点形成淡淡的混乱气流漩涡。
这样子的格局在《敕龙拘脉》这本书上有许多大同小异的名字和变化,但归根结底,都能集合成四个字。
天应人变。
所谓天,也就是天道、自然。
纵观古今,人类尚不存在的时期,从大陆板块的碰撞和便宜,生命从无到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发展看来、一切都在变化。
从语言诞生开始,文字有所记录以来,前古至今的人们都走在驯服天地,让自然为人所变的伟大道路。
世界上本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天地,从来不止是自然变化。
人们只有少数时候,在顺其自然。
然而,光阴似箭。
先贤们大兴土木,改天换日的变化,都因沧海桑田而掩埋在自然之下。
唯有一类东西的变化,留在了万变却永不变的自然之上。
那就是……风水。
这並不代表风水格局不会变化,但风水的变化,却能留下地师的痕跡。
陆柒沉浸在基建克苏鲁在这自然留下的鬼斧神工,风水格局,如痴如醉。
对於《敕龙拘脉》的领悟速度,比闭门造车要快的不是一星半点。
难怪,风水爷的走马灯里,似乎一生都走在夭死地的道路上,领略人文风情。
虽然最后折在了阴间,但那也算是自己前去报导了。
陆柒將疲倦的心神收回识海,约莫三个小时以后,大巴车驶离高速,转入公路。
空气变得清新湿润,远山如黛,近处是典型的岭南乡村景象。
清澈的溪流、成片的稻田、茂密的竹林,以及点缀其间、或新或旧、带著浓郁客家围屋风格的民房。
白墙黛瓦或红砖砌筑,在雨后初晴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寧静。
“快到了,快到了。”
周教授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响起,带著一丝兴奋:“们这次田野调查的目的地,是位於韶城曲江,紧邻禪宗祖庭南华寺的马坝镇。”
“这里有著名的『马坝人』遗址,如果毕业后有同学想转考古路线,可以往那里多走走。”
“更重要的是,它所在的曲江区域是南华寺文化生態的核心辐射区,保留了丰富的客家民俗和独特的民间信仰遗存,是我们理解禪宗本地化、民俗融合性的绝佳窗口!”
两辆大巴车稳稳停在了马坝镇一个相对开阔的集散点。
学生们鱼贯下车,好奇地打量著这个依山傍水的古朴小镇。
阳光透过薄云洒下,空气里带著泥土和草木混合的潮润气息,与羊城的闷热截然不同。
嚯,这空气可真不错!”
王胖子深吸一口气,夸张地感慨:“比城里舒坦多了!”
陆柒点头,从走阴视角看来,这块地儿的自然生態没有被过度破坏,换句话来说……这里没那么城市化。
周教授拍了拍手:“好啦,同学们,大家一路辛苦了。”
“我们今天下午的主要任务是安顿和初步踩点。住宿已经安排好了,是镇上条件比较好的农家客栈,乾净卫生。”
周教授喘了口气,接著说道:“放下行李简单休整后,两点半在客栈门口集合,我带大家先去南华寺外围感受一下氛围,认认路。”
这次田野调查的事件流程写的很详细,明后天才开始深度分组调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