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陛下到。”
未时左右,隨著大太监童宪走入殿內一声尖著嗓子的唱报,早已在文德殿內的后妃、皇子、公主们,在皇后王氏的引导下纷纷行礼,恭迎天子。
“都平身罢。”
大魏天子赵元偲挥挥手笑著,一边走向天子席位,一边示意眾人起身就座。
不过按照规矩,只有等这位大魏天子入座之后,其余人才能入座。
终於,天子在那面朝眾皇子、面朝前殿的位置坐下了,这时嬪妃、皇子、公主们才纷纷入座。
平心而论,赵弘润並不喜欢参加这种所谓的家宴,在他心目中,家宴的成员应该都是至亲,比如沈淑妃、九皇子弘宣,唔,苏姑娘也是可以邀请的,还有六皇子赵弘昭,至於大魏天子嘛,他爱来不来。
而眼前的这种家宴,充斥著太多太多的陌生人,毫无所谓“家”的氛围,赵弘润並不喜欢。
你瞧,沈淑妃与九皇子弘宣,这两位赵弘润心目中最重要的家人,席位被安置地离他远远的。沈淑妃的席位安置在天子之后的眾嬪妃中,而九皇子弘宣,更是被安置在皇子席位的另外一侧,弄得赵弘润想跟弟弟说两句话都没机会。
反而是赵弘润身后陪席中的卫骄、高括、周朴三人神情激动。
能不激动么?这可是大魏天子所设的家宴,京中有多少权贵做梦都想赴宴却苦於没有机会。
每当在这个时候,他们都会忍不住暗自庆幸自己宗卫的身份,因为凭藉著与皇子的关係,宗卫们十有八九都能参加这种场合,唔,虽然名额不多,需要十名宗卫抽籤抓鬮决定。
天子入座之后,说了几句感慨的话,大意就是希望家中和睦这类的祝愿与鼓励之词,而在此期间,赵弘润终於醒悟了雍王弘誉口中那句『时日不多』究竟是什么意思。
原来,是东宫太子妃李氏领著一个六七岁的小儿向天子请安,那小傢伙还当眾表演吟诗,童音脆响,博得天子哈哈大笑,喜不胜喜。
“皇兄,永律几岁了?”
赵弘润低声询问著在他左手侧的六皇子赵弘昭。他口中的『永律』,便是此刻在天子身边的小童,东宫太子弘礼之子,也就是皇长孙,赵弘润这辈皇子们的小侄儿。
由於大魏对於嫡系的子嗣问题看得比较重,因此歷代东宫太子往往在弱冠前便有子嗣,以確保皇室正统的传承理念,而其余皇子则没有这个硬性要求。
“永律啊?”六皇子弘昭算了算,低声回道:“六七岁了吧?七岁……对,七岁。”
『七岁……也就是说过了今年就八岁了,可以入宫学了……』
赵弘润默默地思忖著。
在宫廷內,满八岁的皇子与皇孙就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大人”了,一来早夭的可能在这个岁数已减至最低,二来也可以按照要求培育其才学,並遣培年轻的宗卫。
无论是其余皇子们还是赵弘润,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换句话说,等待那位小侄儿到了八岁,正式入了宫学,那么像雍王弘誉这些位有爭夺皇位野心的皇子们,他们的压力就更大了,因为到那时候,他们的对手就不单单只是太子弘礼了,还得加上太子弘礼的长子,皇长孙永律。
因为不能確保,天子是否会因为疼爱、偏爱这位皇长孙永律,而將皇位传给东宫太子。
照这么想,雍王等人的时日的確不多了,隨著这位皇长孙逐渐受到天子的重视,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
这不,眼瞅著天子笑呵呵地將皇长孙永律揽在怀里,要他同坐於一席,除了太子弘礼面带笑容外,其余四位有心爭夺皇位的皇子们脸上的笑容都有些勉强。
这时,在大太监童宪的示意下,尚膳局的小太监们已纷纷端著菜餚上来了,不可否认那些喷香的菜餚,赵弘润对其的兴趣要远比他观察皇子们更感兴趣。
在他眼里,今日的所谓家宴他权当就是白吃一顿饭。
在用饭时,天子与自己的儿子们开始语言上的交流。虽然古人有著“食不言”的规矩,但这句话的本意指的是不能够在吃东西的时候说话,即一边咀嚼一边说话,这样不礼貌。並不是指,不能够在吃饭的时候说话。
相反地,在用饭时全家说话交流,这是歷来的传统,尤其是对於不容易凑到一起的家庭来说。
倘若连用饭的时候都没有什么话可说,相信这个家庭在別的时候,也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的机会了。
好比此刻的赵弘润,他就是一门心思地吃肉、吃鱼、啃猪蹄,除了时而跟左手侧的六皇兄赵弘昭低声聊几句外,並没有心思插入到天子的游戏中去。
哦,所谓天子的游戏,其实就是天子叫中书省的三位大臣们想了一些谜语,此时在家宴中叫童宪念出来,让眾皇子与眾公主们猜,若是猜对了,会有一些精致的小玩意作为奖励。
皇子们的奖励是玉制的带鉤(掛玉佩的)、玉佩等等,而对於公主们的奖励则是玉鐲、玉簪之类的。
纯粹就是活跃筵席气氛的小游戏。
但不可否认眾皇子、公主们对此颇有兴致。当然了,或许那些公主们所在意的是那些製作精致的玉器,不过对於一些有野心问鼎九五天子宝座的皇子们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能否在其父皇面前频频露脸,討得天子的欢心。
数来数去,恐怕也只有赵弘润自顾自吃菜饮果酒,仿佛与殿內的其他人都格格不入。
因为纯粹就是活跃筵席气氛的谜语,並且还要照顾到文采相对薄弱的公主们,因此,中书省的三位大臣所想出的谜语都相对比较简单,偶尔才会有一两个比较难一点的。
比如『左边一千不足、右边一万有余』。
几乎是在童宪刚刚念完,赵弘润在心中便猜到了谜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