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作为锋矢突进,给各个部落青壮现场教学,什么是大唐军威。南詔军算是哪门子精锐?就算是,老子打得就是精锐。

最终五路大军於龙巖山下会师。

龙巖山三面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块难啃的骨头,但也有一个致命问题。

那便是只要堵住唯一的口子,南詔军想逃都逃不了,一旦被攻破,只能就地等死。

这对於南詔军是一个噩耗,对唐军同样是一个噩耗。

自古攻城,都会围三缺一,以降低守城將士必死的决心,如今自知求生无望,南詔士卒必定会誓死抵抗。

加上地势凶险,这必將是一场硬仗,明朝时可是出动了二十五万大军,才攻下了此处,想想后世割据播州的杨氏先祖似乎就是现在的瀘州杨氏。

如今自己率兵討伐,杨氏再也无法割据播州了。

唐军中帐,陈昭高坐帅位,其后执掌杀伐的竹杖旌节威严佇立,左侧之首坐著的是兵马使杨庆復其后是行军司马苏子凌、以及安再荣、娄殿邦、薛忠和张庆四位都尉,黄景復已经分出一支三千人兵马,在南面巡视,以防南詔军增援,此时不在此处。

不过根据斥候传来的情报看,南詔拓东节度使段子迁所部,兵力被安上县朱贵部所牵扯,播州的南詔军已经是一支孤军,不过以防万一,陈昭还是让黄景復在南面巡视。

同时陈昭已经传令西川梁重部,增兵安上县,继续给南詔施加压力,若是南詔真有防守空当,尽可出击,以斩杀南詔有生力量。

而在陈昭右侧之首是东川的李由,正所谓王不见王,吴行鲁此次只是派了李由过来,让其听从陈昭调遣,在李由之后依次是各个部落酋长,不,是大唐应州、庄州和矩州刺史,这几日唐军的驍勇已经让他们彻底拜服,对陈昭的威严感受更深。

攻打龙巖山並没有取巧之法,只能堂堂正正,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子陵,八牛弩、铁甲是否准备妥当?”

“五架八牛弩已分別配发至五位都尉手中。”

“铁甲呢?”

“每位都尉每部五百铁甲,共计两千五百铁甲,均都派发完毕。”

“好,从此处至山顶,南詔军共有六处险隘派兵驻守,我给你们每一部都配齐了五百铁甲,一副八牛弩,每处险隘先八牛弩攒射,然后分出五百精锐士兵,全身著甲,结成战阵,步步推进。第一处关隘有安再荣部攻打,其后依次为娄殿邦部、薛忠部、张庆部以及李由部,最后一处关隘轮转,继续交给安再荣部,此战是硬战,但我方既有八牛弩之威,又有铁甲之坚,区区南詔,不在话下。”

四月初十上午,安再荣部只用了半炷香时间,便拔除第一处据点;其后隨著南詔的抵御力度不断加强,娄殿邦部、薛忠部、张庆部以及李由部用时也隨之叠加,直到日暮,才將第五处据点拔除。

入夜,安再荣部的五百甲士已经修整完毕,不给南詔军留下任何喘息机会,趁著夜色拔除了最后一处据点。

眼见所有的天险都被唐军攻破,南詔军心大乱,唐军大军押上,趁乱掩杀。

夜色之下,隨处可见刀光箭影,铁甲並排推进,甲士之间穿插著弩手,枪手,南詔士卒如同草芥般被唐军收割,乱中坠崖而亡的南詔士卒不计其数。

等到天边泛白,龙巖山上的硝烟才堪堪停息,力竭的將士们相互倚靠著就地休息。

“跟著大帅打仗,真他娘地痛快。”刚刚被收编的西赵蛮士卒,脱下沉重的甲冑说道。

一旁的西川老卒笑笑:“这才哪到哪,当初南詔国王酋龙,都差点命丧大帅之手,最终是南詔的大军將抵了命。”

“大军將是个什么官?”

“大军將可是南詔的第一武官,可节制南詔所有兵马。当时的大帅还只是个统率一百人的小队正,就將南詔的大军將斩於马下。”

西赵蛮士卒嘴巴张得老大,西川老卒很满意於他的震惊表情,继续说道,“就连东川吴大帅的练兵之法,都是大帅教的,你没看到李都將在大帅面前都大气不敢喘吗?”

老卒说著说著,周边围过来的士卒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三个部落刚刚收编的青壮,陈昭的传奇故事深深震撼住他们,直到娄殿邦走过来,眾人才意犹未尽地散开。

娄殿邦嘴角一笑,大帅厉不厉害他能不知道,大帅是队正的时候,他可就是大帅的队员,当初齐铭斩杀段宗榜,他就在一边掠阵。

从二月出兵,至此四月中旬,两个月的时间,陈昭便收復了黔中道,此刻高駢还没有入川。

之所以这么慢的原因在於,高駢並未孤身一人前往西川赴任,他是带著天平军的四千牙兵一同赴任西川。

天平军藩镇在山东鄆州,从山东到西川,大军行军人吃马嚼,走了两个月才堪堪过了长安,到了兴元府,估计还要再有一个月才能到西川。

陈昭听此之后,只能呵呵一笑,高駢想必是吸取了路岩手中没有兵权被陈昭挟持的教训,所以特地带兵赴任,只不过区区四千兵马,又能在西川翻出什么浪呢?陈昭虽不在西川,但是西川的兵马依旧听从陈昭的號令行事,你高駢能指挥得动的就只有你那四千人了。

並没有在播州久留,陈昭留下了六千西川兵马在黔中,与部落蛮兵进行混编,基本做到了一半汉兵,一半蛮兵。

多出来的七千蛮兵则是跟著一万四千西川兵马一同返回了西川,李由也带著兵马返回了东川,黔中贫瘠,粮食產出根本无法供养如此多的军队。

陈昭並没有在播州停留,而是带著汉蛮混编的一万多兵马直接南下,来到了西赵蛮所在的矩州,也就是后世贵阳所在地。

矩州在黔南,由此出兵到南詔靖州急行军只需七日即可到达,正常行军也仅需半月,日后此处就將成为黔中道治所,也是用兵南詔的起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