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时间,陈昭从一位无官无职的府学生,成为了西川的节度留后。
除了开国功臣,这般升迁速度在任何朝代都是骇人听闻的。
但是在唐代却是司空见惯,相对於文官长时间的磨堪,武夫只要有军功便能连跳许多级,吴行鲁便也是从一个无名小卒累功升到刺史的,如今已经是东川节度使。
成为节度留后,陈昭搬进了属於节度使的衙署,这里原先是卢耽的,后来变成吴行鲁的,再变成路岩的,现在成了陈昭的了。
除了各州刺史以及兵马使、营田支度使、布政使等紧要职位的任命权,陈昭在西川几乎与皇帝相当。
若是陈昭真心想要,朝廷也不敢轻易和西川闹掰,只不过陈昭现在还是猥琐发育为上,明著和朝廷对著干。
如今陈昭不仅给朝廷国库上供了远超往年的赋税,而且还通过西门季玄的宦官路径给皇帝的私库上供,这样既能赚钱又能打仗的官员,谁会愿意撤换,若是换成了竇滂之流,搜刮的那些钱財连一次与南詔大战的零头都没有。
稳住了朝廷对自己的忌惮,陈昭就要开始自己在西川的执政了。
首先便是拨乱反正,清楚路岩的乱政,將士们拖欠的军餉都已经悉数补发,但是对商人的除陌钱,陈昭继续沿用著路岩规定的七成徵收比例。
除陌钱徵收比例维持原样最难受的莫过於世家大族了,哼,墙头草两边倒,看到陈昭失势,就转投韦保衡,还把修筑戍堡的钱粮给断了。
如今陈昭上位,他们又想转投过来,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
秋风去暑,十月渐凉
一大清早,陈昭便拍马出城而去,沿著锦江边溜达了一圈,与之同行的还有王维舟、李镶和苏子凌。
李镶和王维舟都在成都,自然与陈昭共同出城,苏子凌身为嘉州长史,却是陈昭特意將其唤了回来。
锦江是岷江支流走马河流经成都府形成的两条河流,一条自北向西向南,一条自北向东向南,刚好包围了成都城,两条河流在东仓位置交匯,合称锦江。
趁著上次兴修水利,陈昭也对锦江做了改造,將锦江分出的两条河流按照后世叫法,命名为府河和南河。
此时的府河和南河,分別被向西和向东进行了延伸,圈出了中间涵盖成都城在內的一大片空地。
苏子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堪舆图纸,对著地形向陈昭和王维舟进行著讲解:
“留后、布政使,新建的成都城將以这两条河为护城河,沿著护城河修筑城墙,新建成的城市將东南边包括东仓和將作院隔离出来,用来製作和存储军械;西南边將织造院和诸多工坊合併管理,作为工业区,而原先的南市、东市都转移到城內。”
本书首发 看书就来 101 看书网,101????????????.??????超方便 ,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没错,陈昭就是打算扩建成都城,这个想法他早就和王维舟商討过,此次便是苏子凌拿出具体的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