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可笑,杜寒山最后的下场居然要指望陈昭。

若是陈昭迅速收拾残局,那杜寒山只要脱去官府就行,若是陈昭一时之间掌控不住局面,那他杜寒山恐怕就要人头落地了。

交接完成后,高怀远就带著神策军离去,杜寒山孤身返回成都,求见吴行鲁也吃了闭门羹,他现在已经彻底沦为了弃子。

回到家中,杜寒山忽然想起离开嘉州时,陈昭递给他的一卷方略,便看了起来。

良久之后,无奈感嘆,“明远大才啊!!!”

这正是陈昭攻略凉山的方略,只不过比先前提交的要详细许多,让杜寒山豁然开朗。

此前陈昭只提出要宣抚僚人,但一直以来的宣抚策略,並没有真的让僚人归心,所以杜寒山认为宣抚无用,需先用武力征服,再行怀柔。

可这份方略中,杜寒山终於知道了陈昭的底气所在,

先是向僚人採买铁矿、硝石、硫磺、甘蔗、等原材料,以及招募僚人到瀘州、嘉州、雅州、黎州打工,通过付费取代以往强行纳贡和徵调劳役,以此绑定僚人的经济命脉。

同时对僚人开放贸易限制,开放粮食、霜、布、盐等物品的贸易,通过徵收贸易商税回流钱物。

严令西南边军,禁止盘剥和压榨僚人,缓和彼此关係,在经济融合中逐步实现对僚人的汉化和僚人对唐朝的认同。

如此一来,不出五年,富足以及汉化后的僚人將不再满足於居住在深山之中,而会选择在西川定居,整个僚人部族的统治体系都將为之瓦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经济手段瓦解了僚人的统治体系基础后,再推行改土归流、部落驻军便可轻而易举。

杜寒山反覆看了许多遍,越读越感到心惊,与自己武力征服的方略相比,陈昭的方略才是真正的毒计,无声无息中瓦解收服僚人,真正做到了攻心为上。

......

对此时的陈昭而言,他需要现先解决大渡河对岸的三万僚人,才能开始施行他的方略。

嘉州刺史府內,陈昭端坐主位,一年前,竇滂在此召见他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如今竇滂贬为康州私户,这嘉州已经换了陈昭作主。

嘉州目前的总兵力在一万二,八千成都带来的士兵,还有四千原本就驻守嘉州的士兵,高怀远只带走了神策军,这四千士兵划归陈昭统领,安再荣正在其中。

僚人的三万兵马正在青衣江南边的深山中与唐军对峙,向西可以从氂牛道进逼雅州,向东可以越过峨眉山威胁嘉州,唐军在雅州至嘉州的青衣江沿岸抵御南詔。

雅州至嘉州的防御节点上,陈昭让梁重分兵驻守汉源;安再荣被陈昭任命为都头,带了五百士兵驻守洪雅,杨庆復和陈昭驻守嘉州。

除此之外,便是上次被南詔突破的犍为县,此地离嘉州较近,陈昭派了朱贵前往驻守。

此次僚人也吸取了南詔大败的教训,不深入西川,不派大军攻占城池,只是派小股兵力寻找防线薄弱之处,占据地利优势偷渡过河,在西川劫掠一番就退去,但好在整体局势算是稳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