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工地上,一支全新的,番號为“智慧”的“奇观工程兵团”正式成立。

它的成员,不是奴隶,也不是苦工。

而是从全帝国数万劳工中,层层选拔出的,最优秀的工程师,最心灵手巧的工匠,以及最强壮,最有纪律的建筑工人。

能加入这支兵团,被视为帝国公民的最高荣耀。

奠基仪式,在一个晴朗的春日清晨隆重举行。

没有繁琐的祭祀,没有冗长的演说。

胜阳身著朴素的工装,亲自驾驶著一台巨大的蒸汽起重机,將第一块从东方採石场运来的,经过精密切割的,重达数十吨的岗岩基石缓缓吊起,精准地安放在了地基的正中央。

在他的身后,公输学士,首席科学家算,与所有参与工程的核心成员,一同铲起了第一铲混凝土,浇筑在了基石的周围。

“开工!”

伴隨著胜阳一声令下,数万名工匠与劳工,如同潮水般涌入了那座如同巨兽之口的巨大基坑。

大图书馆的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以年为单位,浩繁而漫长的工程。

地基的浇筑就耗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当那座深入地底由钢筋与混凝土构成的巨大地基终於完工时,所有参与者都如同打贏了一场惨烈的战役。

但这仅仅是开始。

一座没有藏书的图书馆不过是一个华丽的空壳。

在等待墙体拔地而起的时间里,他將目光投向了另一项更为深远宏大的工程—为这座未来的知识圣殿,准备好它所需要的一切“灵魂”。

一道由他亲自签署的最高政令,从议事厅发出,传达到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帝国知识大普查与汇编计划”,正式启动。

这项计划,被帝国臣民们,更通俗地称之为“铸魂”工程。

一座由数个巨大仓库改造而成的,庞大的临时建筑群,在主工地的旁边拔地而起。它被命名为“帝国文献总署”。

它的第一任署长,由文教司最博学,也最德高望重的老学士“典”担任。

典署长的第一个任务,是向全帝国,派出数以百计的“知识採集队”。

这些队伍的成员,构成极为复杂。

有来自第一学院的歷史学者,他们的任务,是深入到每一个曾经独立的部族与城邦的故地,去寻访那些年长的智者,记录下他们口中代代相传的,关於本族起源,神话,英雄的史诗与传说。

有来自百工司的资深工匠,他们则负责收集整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独特的,甚至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技术。从一种特殊的烧陶配方,到一种可以用来编织防水渔网的草木纤维。

甚至还有来自医学院的医师,他们则四处寻访,记录下那些只在特定地域流传的,关於草药与疗法的古老偏方。

“知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是胜阳在动员大会上对所有採集队员说的话。

“个农夫关於节的谚语与位学者关於星的演算同样宝贵。”

“你们的任务,就是將这些散落的,属於我们这个伟大文明的所有智慧碎片,都给我找回来,匯集到这里。“

这场自上而下的知识大普查,如同一场文化上的考古,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展开c

起初许多新归附的部族对此充满了警惕与牴触。他们將自己部族的传说与技艺视为最后的精神寄託,不愿与外人分享。

然而採集队员们,带来了胜阳的承诺。

“我们不是来掠夺,而是来保存。”

“所有被收录的知识都会註明其来源的部族。你们的名字將与你们的智慧一起,被鐫刻在大图书馆的墙壁之上,被帝国万世铭记。“

“作为回报,帝国將为你们的部族提供额外的教育名额与技术援助。”

这个充满了尊重与善意的条件,逐渐打消了他们的疑虑。

北方一个小部落的最后一位萨满,在犹豫了数周之后,终於同意將他们部落那部记载了歷代可汗英雄事跡的口传史诗《荒原狼之歌》,一字一句地口述给了白洛的歷史学者。

雪山深处的一个古老猎人村落,则献出了他们世代相传的,一张用猛獁象皮绘製的,关於北方极寒之地秘密猎道的古老地图。

知识的洪流开始从帝国的四面八方,向著那座不起眼的文献总署匯涌而来。

与此同时,另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也在文献总署的內部悄然进行。

那就是对这些知识的,翻译,整理,与標准化。

来自图灵新城的语言学家们,与来自各个部族的智者一起日夜工作。他们將那些口音各异甚至没有文字的古老语言,一点点地翻译成標准的白洛官方文字。

百工司的工匠们则將那些五八门,全凭经验传承的手工技艺,进行量化与解析。他们用標准的度量衡记录下每一种材料的配比。用工程製图的方式画下每一个工具的结构。

整个文献总署如同一台巨大的知识加工厂。

它將那些原始粗糙的感性信息,一点点地,打磨淬链,最终变成可以被复製,被传播,被系统性学习的標准化“知识模块”。

印刷工坊的蒸汽机二十四小时不停地轰鸣。

成千上万册的经过整理与勘误的图书,如同流水般从生產线上下来。

《荒原狼之歌》的白洛语译本,被印刷了数千册,分发到了帝国所有的学院图书馆。

那张古老的猛獁象皮地图,则在经过了测绘总署的重新校对与绘製后,变成了一份精准的《北境极地勘探图》,为帝国未来的北方探索提供了第一份宝贵的资料。

一个全新的职业也在这场知识的洪流中应运而生。

图书管理员。

他们不再是简单的书籍看管者,而是掌握了全新“索引与分类法”的专业人才。

他们为每一本入库的图书,都製作了详细的卡片,註明其標题作者来源与內容概要。

他们將所有的知识,划分为歷史科学工程艺术等数十个大类,上千个子类。

任何一个学者只要来到这里,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內找到他所需要的一切资料。

大图书馆的墙体,还在一寸寸地向上生长。

但它的灵魂,它的心臟,已经在这座喧囂而有序的文献总署內,开始强有力地跳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