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窖里拿出一瓶拉菲,韩俊和阿积一人倒了一杯。

“噗~不好喝。”

阿积只是浅尝了一口,就倒了。

“浪费。”

韩俊白了一眼阿积,他手上的拉菲当然不是82年的,拉菲是一个品牌名称,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红酒具体价格取决於年份和市场需求。

狭义“拉菲”:仅指拉菲古堡正牌酒(顶级波尔多红酒,82年份等为投资品)

广义集团酒:包含多价位產品,但非所有都叫“拉菲”(需看酒標是否含“lafite“字样)

比如他手上的这瓶,只要500美金,就已经是拉菲中不错的了。

说到拉菲,倒是可以囤一批82年的拉菲了。

因为现在还没有到拉菲大涨的时候。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1983年(初始期酒价格):一箱12瓶的82年拉菲期酒售价仅255英镑(单瓶约22英镑)

1999年(启动大涨):一箱价格涨至2613英镑(单瓶218英镑),16年间涨幅近10倍,但尚未进入爆发期

2000-2009年(暴涨阶段):2009年,一箱价格飆升至25,000英镑(单瓶2083英镑),10年內增长857%,成为英国市场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商品,远超黄金和股票

2010年单瓶价格达3600英镑(约合人民幣5万元),27年累计涨幅近169倍。

而国內市场则是在2006-2007年爆发性上涨。2006年:上海市场批发价为1.7万元/瓶,年底已属“预料之外”的高位。

2007年:价格呈现跳跃式增长:

6月升至2.5万元/瓶

7月底突破3万元/瓶

部分零售店標价3.5万元/瓶。

驱动因素:

港商炒作与温州资本介入,投机性交易推高价格(如圈內反覆倒手加价)。

富豪宴请文化兴起(如电影《赌神》台词“82年拉菲”的符號化效应)

2010年:国內市场零售价突破5万-6万元/瓶,部分场合(如酒店)开瓶价达10万元。

2011年后:价格开始大幅回落,跌幅达30%-50%,主因包括:

港岛囤货商拋售。

集团主动降价(如2011年期酒降价30%)

假酒泛滥衝击市场信心。

总结来说82年拉菲的大涨始於1999年国际市场的长期投资热潮,而国內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则集中在2006-2007年,並迅速在2010年登顶后崩盘。

其价格轨跡完美詮释了“稀缺性+资本炒作”的双重效应,也成为观察奢侈品泡沫的经典案例。

“什么破东西,一点也不好喝,不如可乐。”阿积摇了摇头,非常嫌弃地擦了擦嘴。

“跟你说不明白。”

韩俊也没了心情,直接把整瓶全倒了。

“確实是嘛,什么酒啊、钻石啊、都是老外用来骗傻子的,就像是酒什么快乐就喝什么,为什么非要弄那么多標准呢?还有钻石,又是各种参数,又是什么血钻之类的,根本和黄金没法比,黄金就算是一坨也有的是人要,钻石?卖钻石的都回收不上价,收赃货的捞家都不收,赤裸裸的骗局了,判断是不是好东西,就看变现快不快,价值高不高,其他都是白扯。”

整整半年加起来都没有说过这么多话的阿积,提到老外就来气。

“哇,你会说话啊?我以为你是哑巴呢。”

韩俊摇了摇头,这傢伙,自从跟了自己以来,加起来说话都没有今天多。

这么討厌老外,看来战狼基因是刻在骨髓里了。

当晚。

油尖旺旧街巷。

“哎,你別那么快啊,往里面来一点嘛!哎呀,別动来动去的,你看你弄得。”

保险业经纪阿建撑开双手缠著毛线,阿健临產妻子嘉敏则是责怪阿健一边做事,还一边看杂誌。

“你想不想,宝宝一出世,就有温暖牌穿?”

嘉敏一边缠著毛线球,一边问道。

“额...想...”

阿健想了想,老实的回答道。

“想呢,你就乖乖的坐好,对了,我问你,为什么你皮包里少了5000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