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铃轻轻响了一声,她回过神,点开自己的朋友圈设置,手指在“仅三天可见”上停顿了几秒,最终选择“开放全部”。

这个决定做得很快,甚至没给自己犹豫的时间。她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许只是因为,她第一次遇到一个人,能透过镜头把孤独拍得如此赤裸,却又如此美丽。

另一边,顾临川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的脸上。他刚整理完今天的照片,滑鼠在“刪除”和“保存”之间徘徊许久,最终將那张经幡阵的照片拖进了名为《光影》的文件夹。

他拿起手机,习惯性地点开刘艺菲的朋友圈——原本只是隨意一瞥,却愣住了。

原本仅有一条动態的界面,此刻突然铺满了內容。

他往下滑,看到2016年她在纽西兰旅行时的雪山,配文“冷到骨头里,但天空很乾净”;2015年深夜的片场,她抱著一本《西西弗神话》,书页边缘有咖啡渍;更早的时候,甚至还有她在江城老家的阳台,一盆半枯的绿植,倔强地抽出新芽。

这些照片里的刘艺菲,和银幕上那个优雅疏离的“神仙姐姐”完全不同。没有精修图,没有官方宣传,只有零碎的生活片段和偶尔的哲学摘抄。

最让他意外的是,她的孤独感並不比他少。

2015年的一条动態里,她拍了一盏路灯,灯光在雨水中晕开,配文是:“加繆说,在冬天的正午,阳光和阴影一样冰冷。”

顾临川盯著那句话,胸口微微发紧。

他从未想过,那个在镜头前光芒万丈的刘艺菲,会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孤独。

他点开最新的一张照片——刚才她在庭院里拍的月光,经幡在风中翻卷,像某种无声的吶喊。配文只有一句:“裂缝中的月光。”

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庭院里对她说的话——“比实体更亮。”

原来他们看到的,是同一道裂缝。

夜更深了。

刘艺菲躺在床上,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她的脸上。她点开顾临川最新发的一条朋友圈——一张香格里拉的星空,银河如瀑布倾泻而下,没有配文,只有定位。

她放大照片,在星空的边缘,发现了一颗孤独的流星,拖著一线微光,像是即將被黑夜吞噬。

她轻轻按住那颗流星,长按保存。

而在酒店的另一端,顾临川翻到了她三年前的一条动態——一张黑胶唱片的封面,是《月光奏鸣曲》,她写道:“琴键上的光,是孤独的另一种语言。”

他沉默了一会儿,点开音乐软体,搜索这首曲子,戴上耳机。

钢琴声流淌而出的瞬间,他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她坐在琴前的侧影,指尖落在黑白键上,光与影在她的轮廓边缘交织。

两个孤独的灵魂,在这一夜,隔著屏幕,无声地共鸣。

第二天,晨光初绽时,顾临川已踏上了松赞林寺的石阶。这几天他只顾著拍摄,未曾好好走过这座藏传佛教的圣地。

青石板被露水浸得微凉,空气中飘荡著酥油与藏香混合的气息,远处传来喇嘛们早课的诵经声,低沉而绵长,像一条无形的河流,裹挟著岁月的迴响。

他沿著侧殿的转经廊缓步而行,指尖偶尔擦过铜质转经筒,冰冷的触感让他想起昨夜屏幕上的那条银河——那颗孤独的流星。

“咔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