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是红牛队在主场的首次亮相,空气中瀰漫著期待与躁动。

比赛进行到第八十五分钟,记分牌固执地显示著1:1的比分。

主队教练频频看表,终於向替补席做出手势。

“陈生,准备上场!”

陈耀豪站起身,褪去热身外套,露出背后的27號球衣,当第四官员举起换人牌时,整个球场仿佛被点燃。

“陈生,你好!”东看台突然展开巨幅横幅,白色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这声问候迅速传染开来,很快,全场观眾有节奏地呼喊著:“陈生!陈生!”

他小跑至边线,与队友击掌后踏入草坪。

草皮在夜灯下泛著翡翠般的光泽,每一寸都散发著新鲜修剪的气息。

对手明显加强了逼抢,似乎想给这个备受瞩目的新人一个下马威。

第八十九分钟,陈耀豪在右路接到传球。

两名防守队员立即包夹过来,他右脚轻巧一扣,晃过第一个防守球员,接著用脚后跟將球从另一人跨下送出,自己加速绕过对手重新得球。

看台上响起一片惊呼。

补时第一分钟,他在禁区前沿接到传球,背对球门。防守球员紧紧贴住他的后背,不给他转身的机会。

陈耀豪用身体护住球,突然以左脚为轴,向右转身。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突破时,他却用右脚外脚背搓出一道诡异的弧线。

皮球绕过人墙,在门前急速下坠,击中横樑下沿弹入网窝。

守门员儘管全力扑救,指尖堪堪触到皮球,却无法改变它的轨跡。

球场在这一刻静止了。

隨即,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几乎要掀翻顶棚。

球迷们疯狂地挥舞著围巾,那面“陈生,你好!”的横幅在人群中剧烈晃动。

队友们一拥而上,將陈耀豪压在身下庆祝。

透过人缝,他能看见教练在场边挥拳怒吼,替补席所有人都跳了起来。

裁判吹响终场哨音时,掌声依然久久不息。

陈耀豪走向看台,向球迷致谢。东看台的歌声愈发燎亮,他们即兴改编了助威歌,將他的名字编进歌词。

在退场通道口,一位工作人员递来毛巾。

“陈生,办公室有你的电话。”低声音说。

陈耀豪来到球场休息室,电话那头传来包玉刚爽朗的笑声:“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一脚,比你在董事会的表现还要漂亮。”

望看仍在欢庆的看台,陈耀豪微微一笑。

在这个夜晚,红牛大球场见证的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个信號一一无论是在商场还是绿茵场,他都能踢出漂亮的进球。

翌日,香港媒体陷入疯狂。

《星岛日报》体育版用整版刊登陈耀豪进球瞬间的大幅照片,標题赫然写著:“商界巨子化身球场英雄!”

报导极尽溢美之词,將他比作“现代版文武全才”。

然而《明报》的评论版却针锋相对,以“足球场不是秀场”为题,直指陈耀豪的身份特殊:

“当一名董事会成员同时出现在球队大名单中,这究竟是体育精神,还是精心策划的营销秀?”

电视媒体同样两极分化。

无线电视台在晚间体育新闻中反覆播放那个精彩进球,主持人称讚“商界精英为香港足球注入新活力”。

而新成立的亚视则製作专题节目,邀请退役球员质疑:“一个每周训练不到三天的业余球员,凭什么占据职业球队的替补席位?”

最激烈的討论发生在市井之间。

旺角的茶餐厅里,老球迷阿威把报纸拍在桌上:“这些有钱人,把足球当玩具!”

“但人家確实进球了啊。”年轻的侍应生反驳,“那个弧线球,全港有几个球员踢得出来?”

“你们別说,红牛这个饮料提神醒脑效果確实不错。”另一个年轻球迷说道。

“红牛是红牛。饮料是饮料。这可不一样。”

铜锣湾的写字楼里,白领们在咖啡机前交换著看法。

“听说红牛队的赞助商就是陈耀豪旗下的公司,这算什么?自己赞助自己上场?”

“你没有发现陈生好帅吗?”

与此同时,红牛队的训练场外聚集著比平时多三倍的记者。

当陈耀豪的黑色轿车驶入时,闪光灯顿时亮成一片。

“陈生,请问您如何回应『玩票”的批评?”

“您认为自己的商业身份会影响球队的公平竞爭吗?”

“有传言说您將会进入教练组,这是真的吗?”

保鏢艰难地分开人群,陈耀豪始终面带微笑,却一言不发。

直到走进训练场,他才对迎上来的主教练轻声说:“今天的训练,封闭进行。”

更衣室里,气氛微妙。

几位老队员明显疏远了陈耀豪,而年轻球员则对他格外热情。

队长李志强拍了拍手:“好了,媒体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下一场比赛。”

训练结束后,陈耀豪独自留在空荡荡的球场加练任意球。足球一次次划过夜空,在球网上掀起涟漪。

红牛大球场那里曾经飘扬的“陈生,你好!”横幅已被撤下,但在他心中,那四个字依然清晰。

他深知,无论是商场还是球场,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靠头条新闻,而是靠实力贏得。

下一次登场,他要用更精彩的表现,让所有质疑者闭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