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见鬼见鬼见鬼!
前方,陆之洲的注意力已经甩开拉塞尔,第一时间瞄准前面的于贝尔。
于贝尔马上注意到了后视镜里的陆之洲。
于贝尔预料到了这一幕,他知道陆之洲不会一直留在第八位按兵不动,但他没有想到,陆之洲的超越姿势如此强硬如此凶猛,以拉塞尔的走线和防守,居然没有能够阻挡陆之洲半圈,压力扑面而来。
而且,这才是第一圈,轮胎没有完全进入工作温度。
在赛道上,超越队友往往是最为困难的,赛车性能一致、调校参数一致,自己擅长的部分也正好是对方的强项,在gp3比赛里,甚至轮胎性能也相差无几,如果对方不犯错的话,往往很难快速完成超越。
经过昨晚研究,于贝尔、拉塞尔的赛车调校都和陆之洲基本一致,只是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稍稍调整而已。
此时,陆之洲能够如此快超越拉塞尔,确实令人意外,尤其这里还是超车没有那么不容易的巴塞罗那赛道。
于贝尔隐隐有些雀跃也有些激动,即将和陆之洲面对面交手,从理论层面进入实战阶段的真正比拼——
堂堂正正,一较高下。
整个周末,于贝尔都在等待这样的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临!
于贝尔没有胡思乱想,保持专注,一连串弯角过后,进入九号高速弯,有意识地开始提速全面推进。
陆之洲马上意识到,他无法快速缩短差距,除非他进入推进模式;但问题在于,现在就进入推进模式,哪怕这是冲刺赛,轮胎剧烈耗损的话,最后五圈可能彻底丧失抓地力,到时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他需要耐心。同时还需要策略。
于贝尔是一位灵感型车手,别看他在p房里整天整天分析数据,但和拉塞尔不同,拉塞尔是数据型车手,阅读数据就是他构建比赛的方式;于贝尔则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因为他太相信自己的直觉。
上限高、但下限低。
发挥出色的时候,于贝尔可以击败任何对手;发挥糟糕的时候,于贝尔可以被任何人击败。
他知道自己需要提升稳定性,所以强迫自己分析数据,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然而,从目前来看,于贝尔还是在这个过程里,最后一段组合弯,时而发挥出色、时而又毫无感觉。
在陆之洲的步步紧逼里,于贝尔尝试开始推进,不是全速推进,但确实开始提速,争取大直道的速度。
第一圈,陆之洲没有找到机会,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紧紧咬住于贝尔,不惜卷入脏空气里施加压力。
第二圈,前半段依旧没有机会,于贝尔的防守不算滴水不漏,但也没有明显破绽,陆之洲必须耐心。
布伦德尔一眼看出局面,“如果陆之洲想要登上领奖台,乃至于追击更高名次,他必须快速超越于贝尔。”
克罗夫特点点头,“但于贝尔没有暴露破绽,陆之洲的超车并不容易,现在陆之洲正在紧紧跟着于贝尔,准备等待第三圈drs开启……”
话音,还没有落下,始终瞄准art二号赛车和四号赛车的直播镜头马上注意到,赛场情况出现变化。
亦步亦趋跟在于贝尔身后的陆之洲,在十六号弯赢得更加出色的出弯速度,几乎是前后脚紧咬着于贝尔出弯,进入大直道,于贝尔开始提速,陆之洲死死吃住尾流,风驰电掣之间冲过起跑线的位置。
陆之洲一个外撇,拉出尾流范围,即使没有drs的帮助,也依旧在直道上赢得更快的速度完成反超。
刹那间,陆之洲已经牢牢占据进入一号弯的内线优势!
当机立断,长剑出鞘!
今天第五更。新书期最后一天,真心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谢谢大家!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