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追求速度的莽撞,更不是为了炫技,时速保持在一百五十到一百七十之间,进入平稳推进的状态。

他正在感受——

节奏、呼吸、油门、刹车、轮胎、底盘,还有空气流动的振幅,仿佛自己就是赛车。

因为陆之洲没有着急提升速度,模拟器的驾驭开始流畅起来。

第二个弯道,他早早做出刹车点修正,沿着理想路线收油压线,一气呵成地入弯再出弯。

第三个弯道,稍稍复杂一些,有着微妙的双重转向点,他提前反打方向让车身先压住外侧,随后通过车身稳定性自然而然地切入第二段弯心,极限贴边滑过。

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方程式赛车终究不同。

稍有偏差,便难掩磕绊。

理论上的最高速度,或许可以勉强相提并论,f4赛车的极限时速大约在两百三十公里,昨晚马泰奥的那台野马谢尔比经过改装之后,纸面数据甚至还要更高一些。

但这只是理论数值而已。

在罗马狭窄湿滑的街道里,野马谢尔比的最高时速短暂攀升到一百六十公里而已;但眼前的模拟器则没有街道、井盖、碎石、路灯,毫无保留地释放f4赛车的全部性能。

街头赛车考验的是胆量和经验,方程式赛车则是对精准度、耐性、技术的全面考验。

现在,陆之洲并未把速度提升到极致,但赛车时速依旧轻松超越罗马环线高速一百二十公里的限速,即使是中速弯的出弯速度也能够轻松突破一百五十公里。

速度愉快,容错率越低。

在这套模拟器里,每一次油门深浅都需要小心控制,每一次制动都必须提前预判前后轮负载变化,稍一迟疑,轮胎就可能锁死、打滑、失控。

更何况,方程式赛车的驾驶逻辑有着本质区别。

这里没有abs辅助、没有牵引力控制,方向、制动、加速,全部由车手掌控,哪怕只是方向盘角度的些许偏差,或者刹车点晚了半秒,这都可能导致赛车甩尾、飞出赛道,甚至撞墙。

不止是单纯速度差异而已。

一切,必须慢慢摸索。

更糟糕的是,不一小会儿,g力渐渐显现出来。

所谓g力,就是重力,在f1赛车里,它指的是车手在高速加速、刹车和转弯时感受到的力。

这些力的单位是g,1g相当于地心引力,当f1赛车以极快速度转弯的时候,车手会感受到高达5g的力量,这也意味着它们感受到的力量相当于其体重的五倍。

当人体承受高重力作用的时候,不同器官和组织会承受巨大物理压力,最直接地,这股压力会影响车手的颈部肌肉,五脏六腑也同样会感受到压迫感,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超常的体力和耐力。

此外,方向和速度的快速变化也会让车手感受到晕眩,心血管系统也承受压力,心脏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够在重力增加的情况下输送血液,长时间暴露在高重力下会导致疲劳,影响车手的反应时间和决策能力。

当然,在赛车模拟器里,g力无法和真实赛车相比,往往只能达到20%到50%的效果而已。

而且,陆之洲选择的是f4模式,和f1又相去甚远,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最多就是相当于一个三十多斤的杠铃压在脖子上而已。

但陆之洲还是很快感受到了影响。

高速转向、制动、加速时的重力负荷,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压住肩膀、勒住颈部、轰鸣耳膜,座椅开始倾斜模拟过弯压力,安全带勒紧,血液循环似乎开始加快却又好像变得迟缓,哪怕是模拟器,它所营造出来的物理反馈,也足以让手腕发酸、视线模糊。

然而,在那逐渐晕眩的感觉里,陆之洲却莫名感受到一些……兴奋。

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徐徐在前方推开。

所以,这就是……如鱼得水的感觉?

扑街作者跪求支持,各位书友们,f1幼苗真心需要大家的呵护,哪怕养着也请一定翻阅到最新章节,少年在此感谢各位大佬的支持,谢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