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负十一
徐凌首节的火力全开为球队奠定了优势,灰熊以28比19领先篮网。
进入第二节,徐凌下场休息。灰熊派出以米利西奇、迈克·米勒和鲁迪·盖伊为首的第二阵容,而篮网则由杰森·基德带领理查德·杰弗森应对。
少了徐凌的防守压迫,杰弗森迅速找回状态,无论是外线投射还是持球突破都如入无人之境。若非米利西奇协防尚算及时,仅凭杰弗森一人的冲击力就足以撕碎整条防线。
反观鲁迪·盖伊,虽天赋出众,防守意识却近乎空白,一心只想着在进攻端持球单打找回颜面。
可一旦落入阵地进攻,盖伊的老问题再次暴露无遗——他拥有麦迪般的身体条件和启动速度,却受限于蹩脚的运球协调性。面对杰弗森这等防守悍将,他连创造投篮空间都显得十分勉强,出手选择也往往极为糟糕。
如此低效且自私的单打,不仅难以取分,更持续伤害着球队的整体进攻。
短短几分钟内,灰熊的9分领先优势就被蚕食至仅剩4分。马克·雅法罗尼不得不紧急叫停,匆忙重新换上徐凌。
徐凌刚一上场,便迅速稳住了局势。他先是精准助攻米利西奇内线单打得手,紧接着又在防守端试图指挥轮转。然而盖伊再次漏掉对文斯·卡特的盯防,基德如同一位敏锐捕捉到系统漏洞的黑客,毫不犹豫地持续攻击这一弱点,一次又一次地将球输送至卡特手中。
卡特毫不犹豫地冲进篮下扣篮得分。
攻守转换,徐凌在外线接球,立即遭遇篮网的双人包夹。他没有强攻,而是敏锐地捕捉到被放空的鲁迪·盖伊,一记快速的横传球精准送到对方手中。
然而,处于绝对空位的盖伊三分出手,球砸在篮筐后沿,弹筐飞出界外。
还没等徐凌说什么,盖伊就率先为自己辩解:“我不是机器人,不可能在空位百发百中!”
下一个回合,徐凌迅速用行动作出回应。在防守端,他死死贴住刚刚找到手感的杰弗森,用积极的脚步和精准的预判完全扰乱了对方的进攻节奏。
杰弗森被迫高难度后仰跳投,球弹筐而出。
米利西奇保护下篮板,第一时间找到徐凌。徐凌接球后迅速推进,但面对篮网已落位的防守,他并没有强行单打,而是冷静地将球丢给贾里乌斯杰克逊,跑到前场,没入左侧低位,米利西奇向另一侧拉开。
负责在低位防守徐凌的,正是文斯·卡特。
卡特完全没料到徐凌会选择在低位要球,更没想到他接球后竟如此果决——直接转身撤步跳投,皮球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精准地打板入网。
作为新世纪初的“四大分卫”之一,卡特在巅峰时期的人气毋庸置疑,但他始终有些“名气大于实力”的争议。只因为他是一名比乔丹更富观赏性的扣将,多伦多人便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迎来了自己的“飞人二代”。即便卡特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下一个乔丹,可当他无法带领球队走得更远、当伤病开始找上门来,他依然成为了所有失利的归咎之处。
卡特经历了与保罗·加索尔在灰熊时期相似的困境。但不可否认,正是他的存在,才让猛龙队在多伦多真正扎根生存。如今他已年过三十,世界早已不再对他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他也褪去了年少的轻狂,只是朝着若隐若现的目标继续前行,静看一代代新人涌入联盟。
不久前,篮网刚与超音速交过手,卡特对凯文·杜兰特评价很高,认为他潜力巨大但仍处于快速成长期。而徐凌,则带给他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明明与杜兰特同龄,可无论是性格的沉稳、技术的成熟度,还是对比赛的掌控力,徐凌都明显更胜一筹。看看这孩子近期所经历的一切,又有几个新秀能在这样的风波中始终保持专注?
卡特从不相信那些离谱的谣言,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徐凌那几乎毫无表情的面容之下,分明蕴藏着一场风暴。而不幸的是,今晚的篮网正处在这股风暴的中心。
卡特深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当他如徐凌一般年轻时,他也曾捕捉过那样的风暴,并在季后赛中单场狂砍50分。
于是,他由衷地对从自己面前走过的年轻人说:“好球。”
徐凌脚步一顿——这是他这几天以来,听到的最暖心的一句话。
“还有更好的。”
徐凌回应道,语气平静却笃定。
随后的比赛陷入一场混乱的拉锯战。
基德总能在人群之中洞察灰熊防线的破绽,送出致命传球,或在战术失灵时精准“点菜”鲁迪·盖伊。而灰熊则几乎完全依偎在徐凌的羽翼之下,由他如主宰般支配着每一次进攻。
篮网对徐凌的防守策略持续升级:只要他持球,包夹瞬间形成;一旦他启动突破,协防即刻到位。
然而,今晚的徐凌,或许真的进入了科比曾在纪录片中所描述的那种“zone”状态。他能清晰地感知体内奔涌的力量,并完全掌控它;而对手的动作在他眼中,仿佛也被按下了慢放键。
于是,纵使面对重重围堵,他依然无所畏惧——该进攻时果断出手,该分球时冷静转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