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不会要你的命,至少现在不会
徐凌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窗外孟菲斯的夜色已然深沉。他几乎陷进沙发,罗德里克·克雷格却将教练组特意准备的数据统计表拿过来:“伊莱,你可能得看看这个。”
徐凌接过数据统计表。
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寻常的基础技术统计——得分、篮板、助攻。但才刚展开,他的目光便瞬间定住。
这远远超出一张普通的数据表。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今晚每一次进攻的发起位置:左翼、弧顶、转换进攻,还标注了他面对不同防守策略时的选择。
遇换防7次,选择出手5次,分球2次;遭遇包夹4次,全部成功出球
甚至还有徐凌每一次投篮失手的详细位置分布图:左侧底角三分2投0中,右侧短中距离4投2中。更令他惊讶的是,对他今晚3次失误的分析:一次被预判的传球路线,一次进攻犯规,一次在压迫下停球过早,每一条后面都附有简洁的战术板式示意图和“避免建议”。
这根本不是一份数据统计,而是一份极其专业的个人进攻审计报告。
当徐凌翻页,发现第二页则是如出一辙的关于他整场防守表现的“统计”。
与其说是“统计”,不如说,这更像是一份球探报告。
“这份数据统计是谁做的?”徐凌问道。
克雷格想了想,不确定地说:“好像是d.j。”
戴夫·乔尔格(dave joerger)?
徐凌对他有一点印象,属于是比较被业内看好的少壮派助教。
乔尔格给徐凌制作的这份深度分析通常出自专业录像分析师团队之手,作为助教,除非雅法罗尼有吩咐,所以乔尔格根本不需要做这件事,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为了让徐凌产生深刻的印象,那他显然已经做到了。
徐凌在通讯录中找到乔尔格的号码,随即拨了过去。
电话那头的乔尔格显然没料到徐凌不仅认真看了报告,还会特意深夜来电。他接起电话时,语气中还带着一丝准备解释的匆忙:“伊莱?这么晚了,是数据有什么问题吗?”
“正相反,d.j,”徐凌笑道,“我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精准的个人报告。这不仅仅是一份数据,我甚至能从里面看到你对比赛的理解和我的期待。”
徐凌顿了顿,认真补充道:“说真的,这份报告的价值,远超今晚那记绝杀。球队拥有你,是我们的幸运。”
电话另一端陷入了几秒的沉默,乔尔格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最终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受宠若惊的感慨:“伊莱.谢谢你。我、我只是做了我认为必要的事情。你能这么说,对我真是.意义非凡。”
当徐凌挂断电话后,乔尔格却握着手机久久未动,陷入了沉思。
徐凌对球队的价值已无需赘言——新赛季首战对阵卫冕冠军砍下39分并贡献绝杀,足以奠定他无可争议的核心地位。然而,球队内部对他的看法却呈现出微妙的分裂。
营销部门对这位新星颇有微词。作为人气爆棚的焦点球员,徐凌对球队安排的商业活动和公开宣传显得兴致缺缺,这与他们理想中善于互动、热衷曝光的球队门面相去甚远。
而以马克·雅法罗尼为首的教练组,则怀揣着另一种深切的忧虑。雅法罗尼渴望成为孟菲斯的迈克·德安东尼,他坚信“七秒或更少”的进攻体系是篮球未来的诗篇,是球场上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可徐凌在体系中所表现出的明显不适,无疑为ssol在灰熊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更普遍的看法是,徐凌既清高又自负。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他从不在场上回应球迷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冷静得近乎邓肯那样的石头人。
但你知道的,饶是邓肯这样的人都在上赛季因为取笑裁判的判罚而被恼羞成怒的裁判罚出场外。
徐凌从未有这样的时刻或者瞬间。
这样一个反常规、非主流的明日之星,本应在主场受到球迷的反对。
但偏偏孟菲斯人无比买账。
这种矛盾却真实的接纳,让乔尔格想起了另一个曾经定义过孟菲斯的名字——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最初,他因为摇摆的胯部、喧闹的音乐节奏,以及那种将黑人蓝调与乡村摇滚粗暴拼接的野路子,被主流视为亵渎礼法的异类。但偏偏正是这种真实、不妥协、甚至带点孤傲的反叛气质,击中了蓝调之城的灵魂。于是,猫王不再只是一个歌手,而成了超越音乐本身的文化信仰。
而此刻,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仍有球迷在高喊“我主伊莱”的余音,乔尔格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诧异的念头。
也许,孟菲斯根本没有人真正认识伊莱。
比赛结束不到一小时,各大社交平台首页均已换上徐凌绝杀后静立、背景是马刺众将愕然表情的巨幅海报。
新闻界的反响在第二天持续呼啸着。
《孟菲斯商报》用一则醒目的标题提醒了所有没看比赛的居民昨晚在联邦快递球馆发生了什么:“早安,蓝调城!主的时代于绝杀中开启!”
然后是espn,他们迅速响应,虽然是偏向于耐克的媒体,却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获取流量的机会,为昨晚的比赛制作了一个专题,旗下多位nba记者为其撰写专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前曾猛烈批评徐凌的克里斯·谢里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孟菲斯注定迎来一个灿烂的早晨,你无法想象比这更完美的新赛季开局——伊莱用一场堪称十年来最伟大的首秀击退了卫冕冠军。至少在此刻,不会再有人质疑阿迪达斯当初那份大胆的投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