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进来。”陆临川放下茶盏,精神復又一振。

年后便要远征,若此时单兵火器能有关键性突破,无疑是雪中送炭,能极大减少士卒伤亡,提升胜算。

一名身著灰色工匠服、眉眼间带著机灵之气的年轻人快步进帐,恭敬跪地行礼:“小人徐安,拜见陆大人!家师命小人火速前来稟报,燧发枪的研製,找到了新的门路,或有突破之机,恳请大人得暇务必亲往一观!”

陆临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燧发枪若能成,將是划时代的变革。

他当即起身,毫不迟疑:“前头带路,立刻去火器坊!”

西郊大营深处,被高大土墙单独圈出的火器试验区域,空气中瀰漫的硝石与硫磺混合气味愈发刺鼻。

得到消息的徐应元早已在坊外积雪的空地上翘首以待,见到陆临川的身影,连忙小跑著迎上。

“大人,雪天路滑,有劳您亲自跑一趟。”徐应元搓著手。

“徐大人不必多礼,听说燧发枪有进展了?”陆临川边走边问,脚步不停,直接向著专门用於精密加工和组装的內间工棚走去。

徐应元跟在身侧,露出一丝苦笑,摇头道:“大人,燧发枪之事……请恕属下无能。”

“其要求实在太高,以坊內现有工匠手艺和材料,反覆试验,仍难保证其连续击发的可靠性,哑火、迟发乃至损坏率依旧居高不下……短期內,恐难实用。”

陆临川心中微沉,但见徐应元神色间並非全然沮丧,知他必有转圜,便按下失望,平静问道:“无妨,新事物研发本非易事。你急召我来,想必另有收穫?”

徐应元精神一振,连忙引著陆临川走到工棚內侧一张宽大木案前。

案上铺著软布,上面整齐摆放著数支外观与制式火器略有不同、显得更为修长简洁的火銃。

他拿起其中一支,双手奉予陆临川:“燧发枪虽暂时受挫,但属下与坊內诸位老师傅並未灰心。”

“我们反覆琢磨、试验,將尝试燧髮结构时获得的一些心得、一些巧思,用在了对现有火绳枪的改良之上!”

“歷经数十次调整,终得此銃,其性能,远胜营中现用之旧銃!”

“哦?”陆临川接过这支改良火銃,入手便觉不同。

重量分布似乎更为合理,銃托曲线也更贴合肩窝,木製銃床打磨得光滑温润。

他仔细端详,銃管明显更长,透著冷硬的金属光泽。

“请容属下细稟。”徐应元见陆临川感兴趣,语速加快,如数家珍,“大人请看,此銃銃管比旧式鸟銃加长三寸有余,採用双层复合锻打、內壁精铰之法,更为笔直光滑,推测有效射程可达八十步,五十步內破甲精度显著提升!”

“銃床结构依照人体工……呃,依照士卒操銃姿態重新设计,发射时后坐力传导更顺,易於掌控。”

“最关键者在此——”他指向火门和药池部位,“此处参照了燧发枪的遮蔽设计,加盖了精铜护罩,雨雪天气影响大减,引药不易受潮,哑火率较旧銃降低至少两成!且装填步骤略作优化,熟手士卒操作,射速约可快上一分。”

“此外,銃身选材更精,关键部位加固,总重却比旧銃还轻了约半斤,利於士卒长途奔袭与快速瞄准。”

他一边解说,一边示意身旁一名助手进行实弹装填演示。

那助手显然演练过多次,动作流畅麻利:清理銃管、从腰间皮质弹盒取出定量油纸包火药咬破倒入、填入铅子、用通条快速而有力地压实、最后向优化后的药池內倒入细粒引药,合上护盖。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比之旧銃操作,確实显得更为简洁有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