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临川点头,语气也郑重了几分:“阁老放心,朝廷变法,乃强国富民之根本大计,但凡有利於此,有利於江山社稷之稳固,下官身为臣子,责无旁贷。”

严顥抚须,眼中闪过一丝微光:“好,有陆学士此言,老夫心中便踏实了许多。”

“”过完年开赴东南,若能藉此雷霆平倭之势,顺势整顿吏治,廓清百年积弊……”

“江南若能自此安定,赋税得以实收,朝廷岁入可增三成不止,届时无论是平定內乱,还是巩固边防,诸多棘手大事,便都有了转圜的余地,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两人又就东南风土人情、可能遇到的阻力等低声交谈了几句,便在宫门外拱手作別。

陆临川站在原处,看著严顥的轿輦在侍卫簇拥下缓缓离去,雪再次零星飘落,沾湿了他的肩头。

……

年关的脚步日益临近,京城的大街小巷开始瀰漫起节日的氛围。

店铺门前掛起了红灯笼,小贩的叫卖声也似乎比往日更添了几分热络。

对於寻常百姓而言,朝堂上的风浪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战火与悲鸣,似乎都被这日渐浓厚的年味冲淡,隔著一层模糊的纱幕。

与此同时,由陆临川一手推动的几项新政,却在京城扎下了根,並悄然生长。

国债的发行已完全步入正轨。

首期六百万两白银早已销售一空,使得朝廷信用大增。

如今京师的交易所內,最初的狂热已然褪去,更多的是百姓与商贾之间债券转手的自由交易,价格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一个初步的金融市场已现雏形。

《民声通闻》也保持著稳定而规律的发行,其报导方向与国债的推广、新政策的解读隱隱配合,引导舆论,普及金融常识,潜移默化地改变著京中士民的观念。

两者相辅相成,运作得颇为默契。

虽然目前其影响力仍主要局限於京城一地,但奈何京师乃天下根本,匯聚了全国泰半的財富与近百万人口,能將此地的经济与舆论基本盘经营稳妥,对於眼下的大虞朝廷而言,已堪称是巨大的成功。

细盐生意的大部分具体经营事务,已经逐步移交给了清荷与红綃两位姑娘。

这两位出身风尘的女子,在经商一道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和魄力。

经过数月的交接、摸索与磨合,她们已能游刃有余地独当一面,將日益庞大的商会打理得井井有条,帐目清楚,调度有序。

细盐作为商会无可替代的核心產业,其关键的生產工艺与最终的分配权,始终牢牢掌握在陆府手中。

凭藉这一绝对优势,清荷与红綃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恩威並施,將商会下属那些背景复杂、心思各异的各大商贾“股东”们治得服服帖帖。

在她们的掌控下,商会的贸易网络藉助这些大商贾的渠道,已迅速铺开,遍布北方各省。

细盐的生產作坊也於不同地点增设至三处。

儘管產量相较於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言依然捉襟见肘,供不应求,但至少已能让北方诸多官宦人家、豪绅富户稳定地享用上这种曾经的“宫廷奢侈品”,其暴利为商会和陆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財富。

兴虞商会京城总號的后堂內,炭火烧得极旺,温暖如春。

年终会议正在举行。

清荷穿著一身素雅的藕荷色缎面袄裙,乌髮挽起,仅簪一支玉簪,气质端庄稳重;红綃则是一身鲜亮的玫红色织锦衣裙,领口袖边镶著雪白风毛,妆容精致,明艷干练之中透著一股颯爽。

两人端坐主位,下首坐著十几位在商会中颇有分量的股东和大掌柜。

堂內温暖,茶香裊裊,但气氛却因两位女主事沉静的面容而带著一丝肃穆。

清荷目光平静地扫过眾人:“年关將至,今日请诸位前来,一是盘点岁末各地帐目,核算盈亏,分润红利,让大家过个好年;二来,也是有几件事,需藉此机会与诸位明晰,以期来年商会能更上一层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