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还有更难的
讲学既毕,许多人仍觉意犹未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討论,甚至忘了最初想要与陆临川辩论学问的初衷。
陆临川则不再耽搁,对那十五名愿意加入的士子頷首示意,便领著他们,穿过廊廡,来到前院一侧专门辟出的一间宽敞轩敞的屋子前。
屋门上悬著一块新制的木匾,上书“格物院”三个朴拙有力的大字。
进入室內,只见屋內陈设简洁,却与书房迥异。
靠墙立著几个木架,上面摆放著一些滑轮、槓桿、斜面、绳索、大小不一的木块、铁块、石球,以及一些尺规、简易天平之类的器物。
窗户开得极大,以保证光线充足。
几张宽大的木桌並排摆放,上面铺著素白布,可供书写和放置实验器材。
“诸位请隨意。”陆临川招呼道。
这十五人,包括陈介在內,都有些拘谨。
陈介率先躬身,恭敬道:“请先生教诲。”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请先生指点。”
陆临川摆了摆手,温和笑道:“在此格物院內,大家皆为探求真知之同道,不必过於拘礼,平辈论交即可。”
眾人连称不敢,陆临川见状,知一时难以改变,便也不再勉强。
他环视著这些新鲜而充满求知慾的面孔,颇感欣慰。
建立这格物院,除了传播思想,更现实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徐应元那边的火器研发,进度一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便是工匠们多依靠代代相传的经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且工匠们大多文化水平有限,要给他们讲授深奥的科学理论,简直难如登天。
既然如此,不如另闢蹊径,找一些常年读书、思维縝密、有一定算学基础的儒生,从头开始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培养。
虽然起步可能慢些,但他们基础好,理解力强,一旦入门,潜力巨大。
当然,研发火器是朝廷机密,目前绝不能告诉他们最终的应用方向,只说是探究万物之理即可。
“今日我们便从最基础的力学概念开始。”陆临川收敛心神,开始授课。
他再次讲解了质量、力、运动状態改变等概念,並引入了“方向”的重要性。
“力,是有方向的。”陆临川拿起命人特製的粉笔,在一块竖起的黑板上画了一个点,“比如,一个物体置於此,我们拉它,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效果截然不同。”
“故而在研究、分析力时,必须考虑其方向。”
他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带箭头的线段,“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带箭头线段来表示一个力,箭头的指向便是力的方向,线段的长短则可大致表示力的大小。”
“此图,可称之为『力的图示』,或『矢量图』。”
陈介、王伦、赵括等人刚开始还觉得这些概念不难,自信满满,以为凭藉自己的才智足以领悟。
然而,当陆临川开始画出简单的物体示意图,然后让他们分析方块在斜面上受到哪些力,並画出矢量图时,他们一下子抓瞎了。
“方块受自身向下之力……嗯,陆先生称之为『重力』。”王伦沉吟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