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李艾国拿出的一连串技术
李艾国没有记错的话,在六十年代的时候,种家的国產高压锅,售价高达八十元起步。
贵的时候,需要一百多块钱。
一个普通的工人,需要费两三个月的工资,才能够买得起。
也是普通的铝製高压锅。
当然,这也跟这个时代的铝价格有很大的关係。
至於製造的工艺,其实一点都不复杂。
杨厂长这种半桶水的技术人员,一下子就看得明明白白。
“完全没有製造难度,感情高压锅是这样的,就这小小的东西,居然困扰了我们这么多年!”杨厂长不禁感嘆了一句。
【系统提示:来自杨厂长的佩服情绪+999】
一旁的李副厂长虽然不懂技术,但是他懂人。
杨厂长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
“老杨,我们能够自己生產吗?”李副厂长问道。
“没问题,以后我们工厂就要有主打產品了,不需要只做加工了!”杨厂长略带激动的说道。
现在这个时期,双方还没有彻底斗起来,所以场面略微有些和谐。
李艾国笑著说道:“高压锅这种东西,没啥技术难度,你们交给冶金署,让冶金署分配到其他工厂生產,接下来,才是我们以后的拳头產品!”
说著,李艾国就拿出了箱子下面的另外两叠设计图。
一叠是手电筒设计图,一叠是半导体收音机设计图。
这两款家用电器產品,可以说是在这个时代,最流行的。
没办法,种家电力缺乏,手电筒是每一个家庭都离不开的。
不过这个时期的种家,每年生產手电筒也有一定的数量,可以达到年產量三百万的规模。
其中百分之五十是用来出口的。
毕竟种家最缺的就是外匯了。
而李艾国拿出来的手电筒,並非这个时代的设计方案,也並非是传统的三节电池设计加乾电池和小电珠的造型。
在七八十年生活过的人都见过这种手电筒。
而李艾国拿出来的手电筒设计,可就有意思多了。
电炮採用的是白炽灯灯泡,亮度很大,能够照亮大一片,和三节手电筒的黄色灯光完全不同。
电池也不是採用一次性的乾电池,而是使用小型的铅酸电池,可以反覆充电,也可以採用五节乾电池进行使用。
因此这款手电筒的电池是可以拆卸的,如果是採用铅酸电池的话,手电筒就好像一个极小的手提箱。
重量在两斤左右。
一次充电,也可以照亮一整晚。
用五节乾电池,也一样可以使用一整晚。
而李艾国拿出来的收音机,那就更加有意思了。
这玩意只有巴掌大,和九十年代的磁带隨身听的尺寸差不多。
效果也完全达到了整个时代收音机的水准,也自带有扬声器,甚至还可以插入耳机。
这款收音机,也自带有耳机和接口技术。
轧钢厂肯定製造不了半导体,但是种家有相关的產业。
而电池也是一样。
对轧钢厂来说,生產这两款產品,並没有困难。
其实更多还是组装,將需要的配件图纸,交给种家的其他相关工厂,按照图纸製造出来,然后送到轧钢厂进行最后的组装。
李艾国连產品名字都写在图纸上了。
红星牌手电筒,红星牌隨身收音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