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低头摆弄著玉鐲,指尖轻轻摩挲著温润的玉质,眼底漾起一层水光。

包厢內静謐而私密,只有香檳气泡升腾的细微声响。她抬眸望向张毅,杏眸中盈满情愫,突然倾身扑进他怀中,双臂环住他的脖颈。

“哥哥————”她声音轻软,尾音微微上扬,带著几分撒娇的意味。红唇不由分说地贴上他的嘴角,先是蜻蜓点水般的轻触,隨后逐渐加深这个吻。她的气息温热而甜腻,混合著香檳的微醺,让人沉醉。

张毅顺势揽住她的纤腰,掌心隔著衣料感受到她加速的心跳。季雅的长睫轻颤,整个人宛如一只乖巧的猫儿,紧紧依偎在他怀中。

“接下来,是第24號拍品...起拍价10万港幣。”

隨著拍卖师清亮的声音响起,展台上的聚光灯聚焦在一对青薄胎碗上。这对碗胎体轻薄如纸,釉面莹润如玉,碗心绘著精致的缠枝莲纹,外壁则是经典的婴戏图。

张毅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指尖轻轻敲击著电子竞价器。

这对被图录標註为“清雍正年间民窑高手仿製”的明成化青碗,正是他今天等待的重头戏。

【今日捡漏情报2:拍卖行的鑑定失误?】

【你今天即將参与的苏富比专场拍卖会上,第34號拍品是一对明成化年间的青薄胎碗,却被鑑定为清雍正年间民窑高手仿製品,当前市场价值230万+。】

这个情报实在耐人寻味。

以苏富比的专业水准,居然会出现如此明显的断代错误?

张毅的目光在碗底的“大明成化年制”款识上停留片刻,那笔画的转折处分明带著明代特有的韵味。

“难道是...”他若有所思地摩挲著下巴。要么是鑑定师一时疏忽,要么..

就是有人刻意为之。

他忽然想起古玩圈里一桩轰动一时的丑闻。

十年前,某档知名鉴宝节目的录製现场,一位藏家带著家传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前来鑑定。

当时坐镇的专家接过画卷,装模作样地用放大镜端详片刻,便摇头断言:“这不过是清代晚期的摹本,虽笔法精妙,但绝非乾隆真跡。”

见藏家將信將疑,专家又故作诚恳地补充道:“虽是仿品,但摹工极佳,在市场上也能值个三五万。”最后以“照顾”为由,软硬兼施地用17万元低价收购了这幅“贗品”。

谁知十年后,这幅“品”竟出现在保利秋拍现场,以8700万天价成交。而幕后卖家,赫然就是当年那位“鉴宝专家”。

这里面的故事,懂得都懂。

毕竟將真品標为仿品,不仅能降低起拍价,还能为某些特定买家创造捡漏机会。

想来,眼前这桩竞拍恐怕也是类似的事情了。

就在张毅思索的片刻间,电子屏上的竞价数字已经攀升至26万港幣。

场內的举牌频率明显放缓,只剩下两三位藏家还在谨慎地加价。毕竟按照拍卖图录上的鑑定结果,这对“清雍正民窑仿品”的市场价值上限也不过30万左右。

“28万!”电子播报声响起,来自左侧一位中年男人。这个价格已经逼近仿品的合理估值区间,现场响起几声礼貌性的掌声。

季雅突然扯了扯他的袖口:“哥哥,那对碗...”她欲言又止,显然察觉到了他的异常专注。

张毅勾起嘴角,在竞价器上按下“30万”的瞬间,余光瞥见那位中年男人猛地转头,金丝眼镜后的瞳孔微缩,神色间闪过一丝错愕与恼怒,显然没料到半路会杀出个程咬金。

渐渐的,这件拍品的价格已经来到了40万,那名中年男人咬紧牙关,手指在竞价器上重重敲击,仍在不停加价。

两人的持续竞价如同高手过招,每次加价都精准卡在拍卖师即將落槌的临界点,引得现场不少懂行的藏家纷纷侧目。

那中年男人神色逐渐阴沉,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掏出手机快速发送了一条信息,隨后摘下眼镜擦了擦。

最终,当价格来到43万港幣时,中年男人突然停下了动作。他深深地看了张毅所在的包厢一眼,眼神阴鷙如毒蛇,隨后重重地合上竞价器,起身离席。

拍卖槌落下,清脆的声响在突然安静的拍卖厅內迴荡——

“恭喜68號包厢的贵宾,以43万港幣成功竞得第24號拍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