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你不体面,別怪我们帮你体面!
而王氏的想法很简单,她没有拿那二十两银,睡觉的时候都因为后悔而辗转反侧,她的这个族姑都要举家迁往京师了,她如果再不跟上,那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二十两银子被她视为沉没成本。
熊兆璧心思细腻,只是不善言辞,他很敏锐地感觉到了族兄的不安,这份能力源於他数年寄人篱下的生活。
他拍了拍熊友义的肩膀说道:“李广利都能投靠匈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族兄提醒得很及时,我一定紧盯靖奴伯,避免他行差踏错。”
熊友义为之绝倒,这话白说了,还不如不说!他的意思是想让熊兆璧对祖大寿敬而远之,这小子倒好,直接跟祖大寿给槓上了。
见族兄欲言又止,熊兆璧表示自己不会乱来的。他现在虽然只是个千户官,但皇帝允许他扩编,等招够十个千户所的兵力,他的千户所就可以升职为卫所了,他的官职也可以提升为正三品指挥使。到那时,手握万人的兵力,就算对上祖大寿,他也不怕。
熊兆璧对於大明的军制有著自己的一套认识,当下大明內部大部分的卫所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但不意味著卫所这个制度本身是应该被淘汰的。
卫所之所以无法运行下去,是因为军官和豪强劣绅强占军田,使得卫所的军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而耕战体系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耕战体系下的单一士兵的战斗力或许不如营兵的精锐,但是如果將战爭的规模扩大十倍,变成数万甚至十几万大军的对垒,耕战体系下的士兵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的。而朝廷復置卫所,与营兵並行,必然也是考虑到了卫所的独特价值所在。
旧有的卫所想要救活十分的困难,但新的卫所却不需要考虑太多,反正皇帝放话了,辽东原有的地契全都不被承认,你都当了建奴的顺民了,朝廷不治你通敌之罪算好了,还想要家產?!
收復的所有土地一律归公,所有人都可以租种,只要按时交税交租就行了,所以屯田卫所可以隨意地跑马圈地,不需要考虑复杂的田地归属问题。
北京到广寧全程八百里,半个月后,祖大寿与熊兆璧的队伍抵达广寧城外。此时,广寧城外有三千关寧铁骑包围广寧,但並未进驻城內。
祖大寿从锦州调来自己的六千老营,原本锦州有大概一万兵力,被祖大寿抽走六千,就只剩下四千,不过曹文詔从京营带了三千人过来,在他驻守锦州城的时候,又新招募了两千人,所以锦州並不会因此而变得空虚。
明军在城外列阵,通知城內受降仪式开始,广寧城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建奴三等总兵官李永芳头戴锁,步履蟎珊地走了出来。此时的他儼然头髮灰白,面有病色,就算不投降也活不了多久了。
如果有得选,李永芳也並不想接受明廷的审判。要说他是因为良心发现才选择的投降,那纯属扯淡。
作为大明第一个投降建奴的高级將领,李永芳做汉奸的时候可卖力了,他不止自己投降,还到处招降纳叛,还利用自己对辽东的熟悉,大搞间谍活动,毛文龙对辽东的渗透比起李永芳对大明的渗透差远了。
李永芳显然有一种皈依者狂热,將建设后金当成自己的事业了,他雄心壮志,野心勃勃,幻想著某一天杀进关內,辅佐努尔哈赤坐上皇位,因为只有实现改朝换代,才能抹去他变节的污点,到那时,別人不敢嘲讽他是汉奸,而是会称讚他眼光独到,不违大势。
然而他心爱的事业最近屡屡遭受打击,先是他认定的主公、一代雄主努尔哈赤死掉了,而后,紧接著他岳父阿巴泰死掉,再然后他最后的希望皇太极也死掉了。
努尔哈赤的死证明了他並不是天命所在;阿巴泰的死让李永芳的处境迅速恶化,以前建奴针对汉人,但因为他是阿巴泰的女婿,旁人多少还是会给阿巴泰几分面子,不会来找他的麻烦,阿巴泰死了,他最大的靠山也就没了;
加上那时候建奴在关內惨败,对汉人的恨意大到无以復加,就连建奴的一些小小的牛录额真都开始对李永芳蹬鼻子上脸了,公开说李永芳的官职再高,那也是个奴才,他们虽然官职不如李永芳,但却是主子,哪有奴才指挥主子的?!
而皇太极之所以会死,竟然是为了来接管广寧城,在这之前却並没有通知李永芳,这也让李永芳彻底寒心。但他们这一类人,是不可能用情绪来做事的,寒心归寒心,但也还是没能让李永芳下定投降的决心,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看。
他犯的事,必定是要死的,就算他现在生病了,也还是想活著,只是他想活,他手下的汉八旗的兵將也想活,並且他们一致认为唯有李永芳死了,他们才能活。
不过大家相处了那么久,还是有几分感情的,他们愿意给李永芳一个体面,並且承诺在李永芳死后照顾他的子女,如果李永芳不答应,那就是他们拿著李永芳的人头去找明军献城了。
其实建奴的局势还没有恶化到大规模丟失核心城市的地步,但大势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只要底下的人明显感知到双方战爭態势的差异,就可以传而定,他们本就是汉奸,並没有什么负隅顽抗的理由,他们可以背叛一次,就可以背叛第二次。
对於李永芳的反正,朝廷上是有过爭论的,有性子比较耿直的人认为,不应该接受李永芳的投降,朝廷势微就叛变,朝廷势大就投降,哪有那么好的事,大明失去的城池就应该自己夺回来,而这些叛贼一个都不能放过。
不过朱由检再三考虑,还是接受了李永芳的条件,因为广寧城高池深,一万人驻守抵御数万之军不成问题。
虽然现在战爭科技进步,可以用红夷大炮直接轰塌城墙,但伤亡依旧在所难免。大家都是爹生娘养的,为了抵抗外敌入侵,不得不流血牺牲,但如果只是为了帝王功业,就白白牺牲了性命,这是完全不值得的。
底线必须要守住,此外,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灵活变通的,况且李永芳很识趣地愿意受死,如此对各方面也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李永芳一步一步地走进了明军为他准备好的囚车里面,祖大寿著个大牙傻乐,他能够起復,还真要好好感谢一下李永芳这个老朋友。
祖大寿將拇指粗的铁链在木门上绕了几圈,发出叮叮噹噹的响声,隨著上锁的咔噠一声脆响,大汉奸李永芳宣告落网。
李永芳蹭著囚车的边缘,缓缓坐下,他低垂著头颅,任由披头散髮將他的脸覆盖,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祖大寿看著他,有一丝怜悯,又有几分后怕,还好他没有投建奴,不然他现在恐怕得坐里面跟李永芳挤一挤了。
城內的守军也有序出城,明军张弓搭弩,甚至將大小火炮摆成圆弧形,包围了广寧城西门。城內守军先是押出来几百女真俘虏,还有几十颗建奴的头颅,他们是宴请女真,趁著建奴酒醉后才动手的,所以並没有费太多手脚,也没怎么流血。
將俘虏交给明军接管以后,汉八旗兵將將自己手上的武器往地上一丟,彻底束手就擒,將自己的命运交到了明军的手中。
这其实还是朱由检的功劳,朱由检本人和他这届朝廷还是非常讲信用的,大明几乎破產的信誉,微微反弹,也正是拿到了朱由检的圣旨,广寧城內的汉八旗兵將才敢真的投降。
各式各样陈旧不堪的兵器在城门附近堆积如山,从这里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汉人在建奴手下当兵待遇是真的不好,就这还是因为李永芳是开服玩家,他们这些人的待遇已经算是汉人僕从军里面待遇最好的了,不好的已经被送去填壕沟了。
广寧城沦陷之前,广寧卫及周边辅助左、中、右卫管辖范围內的人口总数超过三十万,而祖大寿接收广寧城以后,统计出城內人口仅有万余,驻军三千四百人。
原本广寧城的驻军里面,女真人的比例是要超过汉人的,只是打著打著,建奴的兵力捉襟见肘,只能把兵力调走,如此重要的一个城市,只剩下了几百女真人。
而城外的情况更淒凉,熊兆璧带著手下,將广寧城外方圆百里都扫了一遍,最后也才找出几千人来,这里面成年男丁寥寥无几,熊兆璧的心都凉了半截,他原本还雄心勃勃想要创建屯田卫所呢,现在的情况,连千户所的人都凑不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