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设计很大胆,但理论上確实可行。不过实际操作难度极大。"

"所以我们需要全国最优秀的爆炸专家,"李明远微笑著说,示意陈教授坐下,然后继续介绍第三阶段,

"最后是模擬电网衝击测试。一旦我们成功製备出导电云团,就需要验证其对电力系统的破坏效果。为此,我们將搭建一个小型模擬电网,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各类电子设备,测试导电云的短路效果。"

电气工程师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部分相对简单,"一位老工程师评论道,

"但关键是前两个阶段能否成功。如果真能製造出导电云团,测试它的破坏效果不难。"

介绍完整个研发路线后,李明远环视眾人,

"各位,我知道这个项目听起来很疯狂,但请相信我,它是可行的。我需要大家放下成见,集思广益,共同攻克这些技术难关。"

会议室內的气氛仍然复杂,怀疑、好奇和兴奋交织在一起。虽然李明远的技术方案看起来很完整,但绝大多数专家仍然持观望態度。

"李总工说得很好,"材料学家王博士站起来,声音中带著明显的保留,

"但我建议先进行小规模的概念验证实验。如果连基本原理都无法证明,后续投入就是浪费资源。"

其他人纷纷附和,显然不愿意贸然投入全部精力到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项目中。

李明远並不意外,"完全同意王博士的建议。接下来一周,我们將集中精力进行概念验证实验。各位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加入相应的研究小组。"

会议结束后,研发团队被分为三个技术组,分別负责石墨丝製备、爆炸分散系统和电网测试。

每个组都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人员,开始了各自的研发工作。

李明远没有固定在任何一个组,而是在三个组之间穿梭,提供技术指导和协调资源。

很快,基地里的实验室全部运转起来,各种仪器设备日夜不停地工作著。

然而,最初的实验结果並不理想。

石墨丝製备组遇到了纯度不足的问题,製备出的石墨丝含有大量杂质,导电性不稳定。

爆炸分散组更是困难重重,第一次爆炸实验几乎是完全失败——石墨丝要么完全气化,要么形成无用的固体颗粒,根本没有出现预期的导电纤维。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李明远依然保持著惊人的冷静和信心。他亲自带领团队分析失败原因,调整技术参数,不断尝试新的方案。

"石墨丝製备的问题在於反应温度控制不够精確,"他对材料组说,"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温度控制系统,確保整个反应过程温度波动不超过五度。"

"爆炸分散的关键是爆炸速度,"他又对爆炸组解释,"现在的构型太简单,无法提供足够的定向压力。我建议调整为三层结构,外层使用低速炸药,內层使用特製的温度调节材料。"

就这样,在李明远的指导下,团队不断调整方案,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

第四天的下午,一个重大进展终於出现——材料组成功製备出了相对纯净的石墨丝,电阻率接近理论预期值。

大家点点催更吧,这对我真的很重要,谢谢各位大佬,你的催更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