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集成电路的震撼
"这么小?"有人惊讶地问。
"是的,就这么小,"李明远用手比划了一下,大约指巴掌大小,"但在这个小小的硅片上,我们可以集成上百个,甚至上千个电子元件!"
会议室里发出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不可能吧?"老刘摇著头,"那得多小啊..."
李明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在黑板上画图。
这次,他画了一块圆形的硅片,然后在上面標註了一个个小方块。
"这是一片硅晶圆,直径约4寸,"他解释道,
"通过光刻技术,我们可以在上面同时製作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完全相同的晶片。每个晶片里,又包含了大量的电晶体、电阻、电容等元件。"
"电晶体?"有人插嘴,"不是电子管吗?"
"电晶体是电子管的替代品,体积小得多,能耗低得多,寿命长得多,"李明远解释道,
"使用特殊的掺杂工艺,我们可以在硅片上直接製造电晶体,而不需要像电子管那样独立封装。"
他接著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电晶体的结构图,解释了p型、n型半导体的概念,以及电晶体的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电晶体可以实现放大信號和开关控制两种功能,完全可以替代电子管,而且性能更优。"
李明远看到不少人已经开始抓耳挠腮,知道这些概念对当时的人来说太过超前。他决定换一种更直观的方式。
"我来举个例子,"他放下粉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火柴盒,
"假设这个火柴盒是我们现在的一台收音机內部的电路板,上面有电子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然后他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枚小小的硬幣。
"而这枚硬幣的大小,就相当於未来的集成电路晶片。这么小的一片,却能完成相同甚至更复杂的功能。"
会议室里一片譁然。
"李工,你是说,"机械车间的老马瞪大了眼睛,"一枚硬幣大小的东西,能代替整个火柴盒的电子元件?"
"不仅如此,"李明远露出自信的微笑,"它的性能还会更好,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
工厂技术骨干们开始七嘴八舌地提问。
"李工,这样的电路真能用吗?热稳定性能保证吗?"热工组的张工程师问道。
"完全可以,"李明远回答,"硅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材料,耐高温、耐腐蚀。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集成电路的热稳定性甚至比传统电子管更好。"
"这么细的线路,不怕一次短路全报废?"电气工程师老王皱著眉头问。
"有这个风险,"李明远实话实说,
"但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程序来降低风险。而且,由於集成电路是批量生產的,即使有部分报废,总体成本还是会大幅降低。"
"电路这么密,怎么检测、焊接?肉眼都看不到那么细的线路吧?"装配车间的主任提出了实际问题。
李明远点点头,"確实,这需要全新的检测和封装技术。我们会用显微镜和专用设备进行检测,封装则採用特殊的引线键合技术,將晶片內部的电路与外部连接起来。"
问题一个接一个,李明远几乎是以一敌百,但他並不慌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