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设计107和喀秋莎
"理论上可行,开始模擬实验。"虚擬实验室里,一小块混合推进剂被点燃,燃烧平稳,几乎没有黑烟,推力曲线平滑得令人惊嘆。
李明远兴奋地调整著配方,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所有数据,寻找最佳平衡点。
三十多次实验后,他终於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完美!储存稳定性提高了300%,可以安全保存六个月不变质。"李明远將配方详细记录下来,
"最关键的是,这些原料都能在国內获得,不需要进口。"
推进剂配方敲定后,李明远转向火箭弹的设计。
弹体採用轻量化处理,尾翼使用摺叠式设计,既节省空间又提高飞行稳定性。
"弹头设计要简单实用。"李明远思索片刻,决定设计三种不同类型——杀伤型、燃烧型和烟雾型,適应不同作战需求,"最重要的是標准化接口,让战场上能够快速更换弹头。"
第三天,李明远开始设计机动发射平台。
理想状態下,喀秋莎应该安装在卡车上,但考虑到当前的工业条件和战场环境,他別出心裁地想到了一个替代方案。
"改造马车底盘!"李明远的点子看似疯狂,实则非常適合当下情况,"马匹机动性好,不需要汽油,维护简单,在山地和丘陵地带比汽车还灵活。"
普通马车底盘显然无法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后坐力,李明远设计了一套简易液压支撑系统,四根支撑腿在发射前自动展开,將整个平台稳固地锚定在地面上。
"转向机构也要加强。"李明远重新设计了车轮结构,增加了减震装置和方向锁定机构,確保发射时平台纹丝不动,"另外,车厢底部加装特製钢板,防止火箭尾焰损伤底盘。"
…………
深夜,李明远靠在系统小世界的椅子上,闭目养神片刻。
三天来的连续工作让他精疲力尽,但成果是丰硕的——两种火箭炮的全套设计已经完成,包括生產工艺、组装流程和操作手册。
"该回到现实世界了。"李明远睁开眼,退出系统空间,看著桌上已经绘製完成的一摞图纸,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107火箭炮和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全套技术文件整齐地码放在桌上,从炮管结构到推进剂配方,从发射机构到机动平台,无一遗漏。
李明远仔细检查每一页图纸,与系统模型进行最后的对比和细节优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李明远满意地收起图纸,准备开始试製阶段。
"李总工,您要的那些奇怪材料都准备好了。"娄厂长一脸困惑地站在办公室门口,
"硝化、石蜡、还有那些钢管和铝粉……您这是要干什么呀?"
李明远头也不抬,继续在图纸上修改著细节:"做个小实验,不碍事。"
"小实验?"娄厂长將信將疑,"上次您的'小实验'可是翻了整个厂子的天啊。"
李明远笑了笑:"放心,这次真的只是个小测试,不会影响正常生產。对了,我需要用一下后院那个废弃的仓库,三天就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