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帝台春

皇帝走后,綺素便开始了日常的读经。可摊开佛经半日,她却连一行字也看不进去。皇帝刚才的举动有何用意?是单纯地感激她照顾太后,所以让她家人进宫,还是……有更深的含义?

虽然皇帝这段时日表现得对她甚是钟情,可綺素比较中宫,並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优势,更不必提相貌尤胜皇后的沈氏,皇帝又凭什么对自己用情?或者……虑及皇帝的心思深沉,她忽然有了另一个想法:难道皇帝有什么计划需要用到她?

自己一个无权无势的女人,能有什么用?而且……綺素捏著佛珠的手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他凭什么以为她会任他摆布?害死她的丈夫和孩子后,还要將她利用个彻底吗?

可是她又有什么资格不让他利用?他手上握著她的把柄,何况他知道她还有母亲、太后、表兄。身为天下的主人,他要拿捏他们易如反掌。他今日的体恤也许到了明天就是威胁,她可以不顾惜自己,却不能不顾惜宫外的家人……但就这样入他彀中,她心有不甘。

她正想得心思百转,门外忽有一声轻响,一个女声道:“王妃?”

綺素一惊,回过神来,起身转向门外,却是太后殿中的宫人。那人见她回头,恭敬地说道:“太妃来了,太后请王妃过去说话。”

綺素点头,放下经卷,隨那人前往太后居处。

她这大半年为照顾太后,已从佛寺迁出,与太妃碰面的机会便少了许多。太妃与她多日未见,看她进来便极是亲热地携了她的手,与她一同入座。两人靠近之时,太妃便闻到和皇帝身上一模一样的香味,不由得露出了深思的表情。不过短短一瞬太妃就神色如常,让人瞧不出一点破绽。

“綺素,”太后笑著数落,“这半天你到哪里去了?太妃好歹是你的长辈,她来了,你也不出来拜见?”

“妾在佛室读经,竟不知太妃到此,是綺素失礼了。”綺素掩饰道。

“太后这话就没道理了,”太妃含笑维护綺素道,“王妃潜心事佛乃是好事,我瞧著她比我这老骨头可虔诚多了。”

“你也算老?”太后打量著才四十出头的太妃,“那我岂不更是朽木了?”

太妃掩口而笑:“太后哪能与我相比?我看太后比我还有精神,必是长寿之人。”

“怨不得先帝在世时宠你。你这张嘴跟抹了蜜似的,別说先帝,连我听著都高兴。”

“太后,咱们都是阿婆辈的人了,还吃这飞醋,岂不让孩子们笑话?”

太后让她逗得笑了:“我说不过你。綺素,你口齿比我好,替我教训她。”

綺素微笑:“太妃是长辈,綺素岂敢无礼?”

“王妃承太后意旨,只管放心大胆地教训,”太妃笑道,“反正吃了亏我也只和太后算帐,绝不敢找王妃的麻烦。”

太后指著太妃,向綺素道:“你瞧瞧,你瞧瞧,她倒当面叫板了。”

綺素但笑不语。

太妃又陪著太后说了会儿话,见太后渐渐有了倦意,便知趣地起身告辞。綺素送她出来,太妃轻笑一声:“听闻王妃雅擅茶道,不知可否让我开一开眼界?”

綺素微微诧异,怔了一怔才道:“太妃有兴致,岂有不从之理?这边请。”

太妃隨綺素入室。綺素用活火煮水,又从茶笼里取出茶饼,用银锤敲碎,再细细碾筛。她烹茶並不如常人一般添加葱姜等物,只在水沸之时撒入细盐,再加茶末,最后才向盏中分茶。不多时,一盏漂浮著细密汤的茶汤便放置到了太妃前面。

太妃尝了一口,赞道:“果真不错。京都向无茶风,我入京以后就没怎么尝过好茶了,不想今日倒有这口福。”

“若太妃不嫌妾手艺粗浅,可以常来。”

太妃放下茶盏:“只怕我常来,王妃会有所不便。”

綺素一愣:“綺素愚钝,还请太妃明示。”

“我方才遇见圣人,闻到他身上有股香气,”太妃目视綺素,“圣人一向不喜薰香,今日竟改了习惯,岂不稀奇?更稀奇的是,王妃来了,身上的香气竟与他的一模一样。不知王妃对此做何解释?”

“太妃想让妾解释什么?”綺素不禁苦笑。

“你接近圣人有何目的?”见她並不合作,太妃沉下脸。

“目的?”綺素反问,“太妃以为,我能有什么目的?”

太妃沉默片刻,缓缓问道:“你可是觉得宅家害了那个孩子?”

她早就在担心,若那孩子出事,綺素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来,却没想到她竟胆大到与皇帝牵扯不清。她后半生安稳全在皇帝一人身上,容不得別人加害。一念及此,她的语气更是严厉:“綺素,圣人安危关係国本,你若想谋害於他,我决不会坐视不理!到时你可別怪我不讲情分!”

“昔年武宗皇帝在世,”相较於太妃,綺素的语气仍显得很平静,“妾隨哀孝王拜见祖父,武宗皇帝言道,身为皇族,当以大局为重。祖父之言,妾一直铭记在心,太妃大可不必为此担忧。”

听綺素如此说,太妃面色微微和缓,却仍紧盯著她道:“你可敢对著皇天后土起誓,终你一生,绝不对圣人不利?”

綺素默然片刻,隨即举掌对天,肃容道:“妾韩氏綺素,对天盟誓,终我一生,绝不伤及陛下性命。若违此誓,人神共弃!”

“再加一句:若违此誓,我夫我子,必入阿鼻地狱受万世之苦,不得超生。”太妃冷冷道。

綺素注视太妃良久,惨澹一笑,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复了太妃的话。

太妃终於点头。她深知李元沛父子对綺素的重要,以綺素的为人,发下如此重誓,是绝不可能再谋夺皇帝性命了。她长舒了一口气,亲切地握著綺素的手道:“綺素,別怪我对你苛刻,这也是为了天下的安稳。”

綺素自她手中抽离,淡淡地问道:“太妃满意了吗?”

太妃有些尷尬,为了自己的私心,逼迫一个孤苦无依之人,的確有些说不过去。她嘆息一声,口气和软地承诺:“只要你不谋害皇帝,无论你们之间发生何事,我都不会过问。”

綺素默默行礼,恭送太妃离开。

宫人內官隨著太妃一起走了个乾乾净净。綺素摊开手掌,手心中血跡斑斑,这是刚才起誓时她过於用力,指甲掐进肉中的结果。綺素並不觉得疼痛,她端详自己掌心良久,忽地冷笑了一声。

太妃大概並不明白,要伤害一个人,並不是只有害他性命这一条路。

过了几日,因太后病体好转,皇帝大为高兴,向太后进言说,哀孝王妃侍疾有功,当予以褒奖,除钱帛、玩物之外,不妨把她生母也请入宫中小聚。太后对綺素向来疼爱,自然没有不允的道理。於是数日之后,苏引便奉了太后之令入宫探望。

自李元沛被废为庶人,被贬黔州,綺素留居宫內,母女俩就再没有见面的机会。綺素只知道母亲曾隨舅舅短暂赴任道州,后来苏牧於道州逝世,苏引回京依苏氏族人而居。这几年苏仁与苏仪征战在外,难以顾及家中,全赖苏引上下打点才得以度日。

知道母亲入宫,綺素自然欣喜,早早地便守在殿外等候。將近午时,才见苏引在內官的引导下向太后殿走来。

綺素急忙迎了上去,向著母亲盈盈下拜:“阿娘。”

因她已恢復了王妃身份,苏引不敢受女儿的礼,连忙扶起了她。母女相对,都是唏嘘不已。綺素见母亲又添了不少白髮,心里一阵难受,苏引则为女儿的清减鼻头一酸。然而苏引却也知道,此时此地並不適合她们母女抱头痛哭,遂转身轻拭眼泪,然后回头笑问:“你在宫中一切可好?”

綺素点头:“还好。阿娘在宫外过得可好?”

苏引点头:“你舅舅去了,你两个表兄又在外从军,孩子们又还小,家里没个男人,刚开始时总要艰难些。好在如今陛下常常遣人问讯,又不时赐下財帛,家中景况倒是好了许多。”

綺素听了不由得一怔:“陛下?”她没想到皇帝会细心到照顾她的舅家。

苏引继续说道:“陛下虽然贬了你舅舅,倒还念著你舅舅的好处。”

綺素默然,舅舅苏牧本就是无辜被贬,皇帝要维繫自己仁义的名声,自然要在事后有所补偿。况且她听说两位表兄在军中表现颇佳,丘立行也曾向皇帝推荐,说二人是將帅之才。皇帝欲平夷狄,必然需要提拔年轻將领,又怎么会不拢络两位表兄?厚待苏家人不正是收买他们的好机会?不过这些话不宜向母亲提起,綺素便微笑道:“至尊做事一向周全。”她携了母亲的手,又道:“太后也想见见阿娘,请隨我来。”

苏引跟在女儿身后,入內拜见太后。太后著暗青衣裙,盘膝坐於榻上。苏引下拜,向太后行礼如仪。太后待她极是亲切,忙让綺素扶她起身。宾主入座,太后客气地与苏引寒暄,也不免问起家中景况,苏引都一一作答。

三人正在閒话家常,染香入內稟报说皇帝来了。太后与綺素对望一眼,对皇帝这时过来不免都有些诧异。綺素无暇多想,忙和苏引一同起身迎接皇帝。

“苏娘子不必多礼。”皇帝態度和蔼地让她们起身。

苏引起身后,皇帝又向太后施礼,殷勤问安。太后也温和地回答,看起来一派母慈子孝。只是苏引偶尔抬头,发现皇帝的目光竟飘向綺素,这让她有些吃惊。她转向綺素,却见女儿神色平静,全无异样;再看皇帝,他已回过头和太后说话。她不免疑惑,难道是自己眼?

苏引正若有所思,偏偏皇帝在这时转向她问道:“苏娘子家中可还安好?”

她连忙恭谨回答:“蒙陛下恩德,家中一切安好。此番入宫,家中人再三交代,让妾代苏家上下谢陛下大恩。”

皇帝笑道:“娘子与王妃难得见面,不妨在宫中多住几天。”

苏引道:“陛下厚意,妾本不当辜负,只是如今家中小辈无人照管,妾若不归,恐多有不便。何况今日入宫,妾已知太后、陛下都是宽厚之人,王妃在这里,妾绝没有不放心的道理,便大胆请陛下收回成命了。”

“苏娘子真会说话。”皇帝笑道,“朕常觉得王妃聪敏不似寻常女子,今日得见娘子,方知因由,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苏引听了,勉强一笑,低低地答了声“不敢”,便不再说话。

恰在此时,有宫女持托盘而入,盘上置一银盏,內盛褐色药汁。綺素见了,便起身向太后笑道:“太后该进药了。”

太后所用之药一向由綺素亲自呈进,故她上前欲接药盏。不料那小宫女走到近前,被脚边茵褥一绊,一个趔趄,药盏顿时向綺素飞了过去。

太后和苏引见银盏直向綺素而去,都是惊呼一声。皇帝距綺素颇近,见状猛然抓住她手腕,把她向自己身后拽了一下,又以左手挡住飞来的药盏。银盏砸在了皇帝左臂上,药汁溅出,尽数泼到了皇帝身上。

所有人都被这变故惊呆了,小宫女更是嚇得跪在地上,连声请罪。

皇帝却是看也不看,转向身后的綺素问道:“你可有事?”

綺素惊魂甫定,脸色苍白地摇了摇头。

太后一反应过来便急命宫女替皇帝更衣。皇帝皱眉,暗觉不妙。他被砸中的位置正是受伤的地方,此时患处隱隱作痛,也不知是不是伤口裂开了,若是被人看见,不知会生出什么麻烦。可太后好意他又不便推却,只得踌躇著隨宫女入內室更衣。

看到皇帝的神情,綺素也大致猜到了是怎么回事。皇帝一走,她便藉口要让司药的宫人重新备药,也退了出去。

皇帝入了后殿內室,先以宫女们奉上的澡豆和铜盆净了手脸,再看宫女们捧上衣物,又欲替他宽衣,颇有些迟疑。他正没了主意,忽听窗欞上响起几声轻叩。这声音极轻,每隔片刻便响两声,极有规律。皇帝立时会意,藉故斥退了宫女。宫女们虽有些奇怪,却並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都默默地退了出去。待室內再无他人,皇帝才踱至窗口,將窗户轻轻一推,果见綺素手持药瓶和细纱立在窗外。

皇帝低笑起来:“朕就知道王妃与朕心有灵犀。”他伸出右臂,一边將綺素拉进室內,一边问道:“王妃这么冒失过来,太后和苏娘子那边可怎么交代?”

綺素微微一笑:“妾自有安排。陛下的伤口可有开裂?”

皇帝抬了抬手:“似乎没什么问题。”

“无论如何,让妾为陛下重新换药包扎吧。”

皇帝伸手,由她拆布查看。綺素细细地检视了伤口,鬆了口气:“幸无大碍。”

“能有王妃关心,受再重的伤也值得。”皇帝含笑道。

綺素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替他重换了细纱包扎,又帮他更换了衣袍,才悄悄地退了出去。为避人耳目,皇帝等她走后,又在室內待了一会儿,才返回了前殿。

太后不觉有异,依旧兴致勃勃地和綺素说话。唯有苏引,对著一前一后离开、又一后一前回返的皇帝和綺素,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苏引与太后言谈甚欢,临近日暮才辞別太后出宫。

太后向綺素道:“你去送送苏娘子吧。”

綺素点头,与苏引一道出殿。

“我进宫时见太液池风景尤其美,”苏引微笑道,“出宫前王妃可愿陪我去那边走走?”

綺素明白母亲有话要说,便引著母亲同到了太液池畔。她命內官、宫女在远处等候,自己则陪母亲在小径上漫步。

走了数十步,苏引见无人能听到她们母女谈话,方才问道:“你与陛下可是有了私情?”

綺素不意母亲竟如此直白地发问,低头不语。

苏引见女儿如此反应,心下更加篤定,便拉著綺素的手道:“当初我就不同意你嫁给哀孝王,是你自己一意坚持。现在元沛……”提到元沛,她不由得一声嘆息,隔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苦劝女儿:“綺素,你已糊涂过一次,可別再糊涂第二次。当初嫁给元沛,到底也是明媒正娶;现在你和陛下无名无分,若让人传了出去,你哪里还有脸做人?就算陛下肯给你名分,你至多不过是他妃妾中的一员。你瞧这后宫里的嬪妃,哪个好应付?宫中又不比民间,一女侍二夫,朝臣们断不会轻易放过你,你这一生可就算是毁了。女儿,找个机会求太后放你出宫吧,日后我们母女相依为命,哪怕是清贫度日,也胜过你与皇室牵扯不清。”

綺素苦笑:“阿娘以为我不明白这些道理吗?我何尝不想安分度日,可如今的形势还由得了我吗?”

“难道……”

綺素轻轻挣脱母亲的手,唇边绽出一个淒凉的微笑:“他是天子,太后、阿娘、表兄,甚至整个苏家的性命都在他一念之间。母亲你说,我能拒绝他吗?”

苏引先是吃惊,继而胸中涌起无限的怜惜与心痛。她上前抚著女儿的脊背,忍不住垂泪道:“我苦命的女儿……”

綺素见母亲如此,怕她出宫后担心,又强抑苦痛,反过来安慰母亲道:“阿娘別担心,女儿不会有事的。陛下……对女儿极为回护,何况还有太后怜惜……”

苏引急切地抓住她的手:“太后疼你,因为你还是元沛的妻子,一旦她知道你和陛下的事,你以为她还会容你?”

苏引所虑自是极有道理。綺素暗嘆一声,却柔声对苏引道:“母亲放心,陛下虽不是太后亲生,但到底是母子……”

“陛下是夺走元沛一切的人,你以为太后真心和他母慈子孝?刚才在殿中你难道没瞧见,太后对陛下表面客气,实际疏远?陛下如此优待太后,也不过是为了博一个仁孝的名声,他不会为了你与太后衝突,坏了自己名声。”

苏引所说的一切都是綺素无法辩驳的,但她此刻不解了母亲的心结,只怕母亲会日夜担忧,她便搂著母亲的肩膀道:“母亲放心,这些事女儿已有所考虑,我会处理好的。”

苏引听了这话,正欲质疑她能怎么处理,转头间却看见女儿消瘦的面颊,心里忽地一软。她何尝不知女儿是怕她担心,才如此安慰自己。皇帝精明过人,女儿与他周旋已足够吃力,自己帮不了女儿,却还要责备她,岂不是要把女儿逼上绝路?

她嘆息一声,抚摸著女儿的脸道:“你既能这样说,想必是已有盘算,阿娘就不劝你了。你最是聪敏灵慧,阿娘信你。你在宫中,阿娘照顾不到你,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知道吗?”

綺素见苏引强顏欢笑,又岂会不明白母亲的心意?她既愧疚,又心酸,便像幼时一样搂著母亲的脖子,许久都没有说话。

送走苏引,綺素返回太后殿中。太后手执一卷佛经,正眯著眼轻声诵读。见綺素进来,她向綺素招了招手。綺素上前,在太后脚边坐下。

太后笑问:“你阿娘走了?”

綺素点头。

太后放下经卷,轻轻嘆息道:“当年先帝让我把你召入宫中,以为能补偿你们母女,现在想来,让你们母女分离这么多年,倒是得不偿失了。”

“母亲不要这样说,”綺素將头枕在太后的膝上,“母亲抚育之恩,女儿感激不尽。”

太后抚摸著她的头,轻轻说道:“你是个好孩子,一直都是。”

綺素感受著太后的温柔,忍不住想起了母亲出宫前的话。如果太后知道她和皇帝之间的事,会有什么反应?她不怕太后恨她,只是怕伤了太后的心。

“母亲……”

“嗯?”太后温柔地应道。

“有件事……”綺素下定决心一般仰起头,“我想告诉母亲。”

“是……你和皇帝的事吗?”迟疑片刻后,太后轻声问。

綺素大为震惊,用难以置信的表情看著太后。不知过了多久,她才憋出了一句话来:“母亲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太后的目光依然慈爱,用淡然的口吻道:“从皇帝频繁来探病的时候起。”她微笑起来:“我並不是他的生母,也从未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我料想他对我应也如是。那么,他有什么理由会频频关心我的病?”

綺素沉默了。太后不愧是执掌宫禁二十余年的人,即使察觉了她与皇帝之间的暗流涌动,却依然不动声色,直到她自己坦白。

“母亲……怪我吗?”良久,綺素才轻声问。

太后微笑著,轻轻摇头:“我抚养你是先帝的意思,但认你为女却是我自己的决定。若不了解你的品性,我不会那么做。綺素,我是真把你当作女儿一样看待的。所谓亲人,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信任你的人,你一定有你的理由,母亲是这样相信的。”

綺素忍不住扑倒在太后怀中。虽然太后並不是她真正的母亲,可太后给予她的信任与理解甚至超过了她的生母。太后轻轻拍著她的背,仿佛还把她当作怯弱孩童一般。

“我会让他还回来的,母亲。”綺素在太后怀中低语,“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他们失去的一切,一桩桩一件件,我都会让他还回来。”

太后搂著她道:“母亲虽然老了,若有能帮得上忙的……”

“不,”綺素急切地打断,“母亲什么也不要做,请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將来……也请母亲儘量疏远我。这是我自己选的路,理应由我自己去走。”

太后注视著綺素,目光越来越柔和,最后说道:“好,我听你的。”

当晚,太后让綺素与她同眠。母女俩依偎在一起,说了一夜的话。次日綺素早早起身,亲手为太后烹药。她以为太后仍在熟睡,却不知太后其实一直在背后凝视著她的身影。

“染香。”綺素走远后,太后轻声唤著自己的心腹侍女。

染香入內,恭敬地等候她的吩咐。

“去请杜宫正。”

染香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綺素,太后在心里默默说道,这大概是母亲能为你谋划的最后一件事了。

太后一直將养到光耀六年的夏天,才算是康健如初。

她病著的这一年时间里,皇帝侍疾始终如一,贏得了朝中的一致美誉。皇帝如此郑重其事,皇后也不敢怠慢,常来陪伴太后。即使太后已经痊癒,皇后却依然时常来到太后殿中,陪她蒔诵经。

这日太后有兴致,皇后便陪著太后修剪园中木。往常这时,綺素多半会隨侍在太后身侧,这次却半天不见踪影。皇后便笑著问太后:“太后,今日怎不见王妃?”

太后抬手,轻扯下一朵赤薇,漫不经心地说道:“她今天不大舒服,我让她歇著了。”她转向皇后,微笑道:“这傻孩子,为了照顾我,倒把自个儿累病了。”

“要紧吗?”皇后关心地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