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沛深思道:“什么人这么大胆?陛下身边戒备森严,刺客又是怎么混进去的?背后可有人主使?”
“这……某没打听出来。”
李元沛点点头:“知道了,你下去吧。”
遣退了眾仆,他走到內室,綺素正撑著身子立於屏风之后。见丈夫进来,綺素问道:“出了什么事?”
“跟咱们没关係。”李元沛怕妻子受惊,忙掩饰道。
綺素麵有疑色,李元沛搂住她:“別瞎操心了,早些睡吧,明日不是还要入宫吗?”
他不让綺素再问,在榻上和衣躺下,不多时便响起了轻微的鼾声。綺素看著丈夫,嘆了口气。
第二天,僕从带来消息,常山王李义兴被收押,其府邸也被查封了。綺素转头间见李元沛的脸色大变,不免起疑。
李元沛见妻子用探究的神色看向自己,便勉强笑道:“常山王和我从小玩到大,他出了事……”他忽然发觉自己这样急著解释反倒会让妻子起疑,便訕訕地住了口。
常山王是太宗的孙子,比李元沛长一辈,年纪却和他相仿,两人自幼便常在一处玩耍。李元沛担心他也並不是不能理解。
“可搜捕刺客怎会搜到常山王府?这不合情理。”綺素狐疑地问。
“听说有人看见刺客遁入了王府。”
綺素心念一动,向那僕从下令:“再去打听,一定要打探出常山王犯了什么事!”
僕从领命去了。
李元沛在屋里踱来踱去,綺素看得出他很紧张,却不知道原因,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素素,”李元沛忽然停住了脚步,“阿母不是让你今日入宫吗,你怎么还不去?”
“常山王出事,我哪里还有心思陪太后说话?我正打算让人去回稟太后,说我今日不適,改日再去。”
“不,你现在就去,也许阿母能帮忙打听一二。”
綺素定定地盯著丈夫。李元沛被她看得不自在了,扭过头訥訥道:“我和常山王交情不错。他出了事,我不能不管。阿母若是留你,你就先別回来……”
他说话的时候,綺素已收回了目光,平静地吩咐人备车入宫。她召来侍女,为她更衣具服。车驾已备,綺素正要上车,却一眼瞥见墙角有人探头,正是那出去打探消息的僕从。
綺素叫住了他:“可曾打听到什么?”
那家僕看了下四周,见確实无人,才低声道:“听说从常山王府中搜出了不少兵甲……”
綺素本已有些疑心,此时听见立刻面色煞白,几乎站立不稳。僕从见她神色大变,有些紧张地问:“王妃?”
“没事,”綺素迅速镇定下来,“你进去回话吧。告诉大王,千万別轻举妄动,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
僕从领命,綺素命马车前行。轆轆声中,车马向皇宫急行而去。
在她行往皇城之时,皇帝李承涣则在紫宸殿中召见了宋遥。
皇帝为太子之时宋遥出任太子詹事,皇帝登基后他为吏部侍郎,向来为皇帝心腹。因他资歷尚浅,入阁时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昨日搜查刺客,竟从常山王李义兴的府內搜出了兵甲二百具,让皇帝大为震惊,特意选择宰臣中最受自己信任的宋遥来审理李义兴。
不过才一夜,宋遥已拿到了常山王李义兴的口供。皇帝默默翻看了宋遥呈上的供状,抬头问宋遥:“可有用刑?”
宋遥摇头:“搜出兵甲时他就嚇破了胆,不等用刑就全招了。”
“当真无可转寰?”
“证据確凿,不容抵赖。寧王绝脱不了干係。”宋遥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人呢?”
“寧王府邸已经被围了起来,正等陛下示意。”
皇帝在案上轻敲几下,断然道:“召眾位宰辅。”
內侍得令,很快便將几位宰辅请入殿內。群相刚行礼入座,皇帝便手一扬,將供状哗的一声掷於宰辅们面前,厉声问道:“朕何负於兄弟,他竟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皇帝是对著所有宰相说的,但眼睛却盯著侍中苏牧一人。苏牧如芒刺在背,小心地拾起供状匆匆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伏於地上:“臣有罪。”
“尔有何罪?”皇帝的声音冷冷地在他头顶响起。
“臣……”苏牧额上冷汗淋漓而下,“臣督导不力,才让寧王……”
“够了!”皇帝打断了他,“这个暂且不说。朕问你,当如何处置寧王?”
苏牧斟酌了一会儿才小心说道:“谋逆乃重罪,按律……”他尚未说完,皇帝已抬手制止了他:“且慢。”
苏牧不敢说下去了。皇帝垂目,似是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幽幽地嘆息了一声:“他到底是朕的兄弟,虽说国有国法,朕也不忍取他性命……”
苏牧听得心惊。皇帝这话著实高明,看似仁厚,实则没给他任何求情的机会,只短短数语便已將此事定性。其他几位重臣也都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皇帝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寧王,却不想留下残害手足的恶名,故而有此暗示。几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心里对如何处置李元沛都已有了数。
皇帝见苏牧之外的几个分宰辅都会了意,便挥手令他们退出。宰辅们行礼如仪,然后默默地退至殿外。苏牧在殿中也听出了皇帝的意思,此时见几位同僚都一副心领神会的模样,便知他们已经有了默契,李元沛的结局已不是他所能改变的了。
皇宫里还有尚未撤去的上元彩灯,烧了一夜后已经暗淡无光,寒风一吹便簌簌地响。苏牧落在同僚们的后面,心事重重地抬头看那些残灯。他几次明里暗里地告诫李元沛,让他不要轻举妄动,他终究是没听进去。若李元沛真能將皇位夺回倒也罢了,偏偏他的才具远不如皇帝,身边又儘是些轻浮放浪之辈,不但成不了事,还给了皇帝將他们彻底除去的机会。
苏牧瞧得明白,皇帝为太子时荐他入阁不过是让先帝安心之举——毕竟他的外甥女嫁给了李元沛,將来总会回护李元沛。这点皇帝並没有料错,苏牧的確有此打算。他將二子安排到丘立行军中,就是为他们留条后路,將来有什么事,苏家也还能有出头之日。他什么都想到了,却只没想到皇帝的打击会来得如此之快。
皇帝这次的招数虽然简单,却行之有效,不但將李元沛给算计了进去,还可顺便將宗室里的不安定因素一併清除掉,甚至连自己这个碍事的宰相也可一併处置了。
苏牧长嘆一声,如此手段,別说一个李元沛,十个八个李元沛加在一起都不是皇帝的对手。
入宫后,綺素便直奔太后居所。
太后正在佛室等著綺素。自传出綺素有孕的消息,太后还是第一次召她入宫,闻报欢欢喜喜地让人迎她入內。不想綺素一进来便跪倒在太后身前:“请太后救救寧王。”
太后手上的念珠一滯:“怎么回事?”
綺素膝行数步:“常山王府中私藏甲兵被搜了出来,现在已被收押。”
念珠发出几声轻响,显示出太后心里的波动。她定了定神,向綺素道:“你別慌,坐下来慢慢说。”
这一路上,綺素已大致理清了头绪。从李元沛的神情看,常山王私藏甲兵之事他分明早就知情!莫说他早已知情,就算他是真的不知,皇帝要藉机给他安个罪名也绝非难事。
她起身坐到太后命人搬来的软榻上,然后急切地说道:“私藏兵甲与谋逆无异,常山王遭殃是一定的。再则近来宗室中对陛下心怀不满的人不在少数,陛下若欲藉此案牵连大批宗室也易如反掌。大王回京后,与常山王过从甚密,恐怕……恐怕难脱干係……”
“不必说了。”太后已明白了事態的严重,抬手阻止她继续说下去。她將念珠拨得哗哗作响,好一会儿才痛心道:“好糊涂的孩子!”
“如今除了太后,恐怕没有人可以救他……”綺素重新伏倒在地,语气中已带有哭音。
太后扶起綺素,安抚道:“你是有身子之人,不可如此。”她让綺素入內室休息,然后转向染香道:“你找人看看皇帝是不是还在议事,如果没有,请他过来说话。”
染香去了,大约半个时辰以后,宫人稟报说皇帝来了。
綺素遵太后之意,隱於屏风之后。回京之后她虽见过几次皇帝,却都是在节庆大典与眾命妇参拜之时,近距离打量皇帝还是头一次。
几年不见,李承涣已脱去了少年青涩,如今的他身量修长,俊秀的面容上平添了几分沉稳,举手投足皆是人君的威仪。见礼之后,他的眼光漫不经心地扫过太后身后的屏风,只那么淡淡的一瞥,却让綺素心里一阵狂跳,疑心他是否已经发现了自己。
太后开门见山地说道:“请你过来是有件事想问问。”
皇帝微微低头:“请母亲指教。”
太后捻动著佛珠,好一会儿才说话:“听说常山王这两天犯了案,本来这些事我不当过问,不过常山王毕竟是皇族宗室,与他人不同,我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帝恭敬地回道:“母亲垂询,儿子本应知无不言。不过儿子至今也不清楚其中因由,只知从常山王府邸中搜出了不少兵甲。事关皇族,儿子不敢大意,已命宋遥主理此案。今日是他承值,想必此刻他还在宫中,母亲不妨亲自召见他询问详情。”
“这……恐怕不太妥当。”听说要见外臣,太后便有些迟疑道。
“儿子並不认为有何不妥。母亲常伴先帝,明理睿智自不必说。儿子当政不久,经验尚浅,若有疏失之处,还望母亲多加训导。”皇帝微笑道。
太后略想了一想,頷首道:“也好,就召他来吧。”
皇帝命人传召宋遥,不多时便见宋遥匆匆赶来。皇帝陪同太后坐於帘后,与宋遥相晤。
“宋相公,”太后缓缓开口,“论理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应干涉政务,然常山王为太宗皇帝之后,事关皇族体面,老妇不得不过问一二,还请见谅。”
宋遥连称不敢,復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供状呈上:“此乃常山王口供,请太后过目。”
宫官接过状子,呈与太后。太后接了供状,只看得几行便眉心一跳,厉声喝道:“宋遥!”
“臣在。”
“污衊皇族乃是大不敬,供状上所说可有凭证?”
“有!”宋遥响亮地回道,“常山王府內所藏兵甲二百具可为物证;王府僕从、在场兵卫皆为人证。”
“那么寧王……”太后声音发颤,“供状上说寧王为其同谋……”
“稟太后,常山王骄奢淫逸、生活靡费,其俸禄、食邑恐不足以支持他的企图,臣以为此事必有同谋。”
太后拍案:“即便如此,你何以確定寧王就是同谋?”
宋遥抬头,直视帘后,大声回道:“此乃常山王亲口承认,永义王、乐安王也皆指认常山王与寧王等人常私下议论,欲行不轨。臣知寧王为太后爱子,然证据確凿,实无可抵赖!”
“大胆!”不待太后开口,皇帝已起身怒斥,“宋遥,你怎敢对太后出言不逊?”
宋遥见皇帝发怒,忙伏身於地,口里却仍高声抗辩:“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臣受命审理此案,唯有奉国法才不负陛下、不负天下百姓!”
皇帝抄起身旁盛了酪浆的金盏摔到宋遥脚边,怒喝一声:“滚出去!”
宋遥知道这是皇帝的信號,便不再申辩,再拜而退。
太后坐在榻上,颓然地看著宋遥退去。皇帝有些过意不去,上前扶著她的手轻唤:“母亲。”
“你们……要怎么处置他?”太后无力地问道。
皇帝低头片刻,迟疑著道:“儿子会尽力保全他的性命。”
太后闭上眼,眼角滑落一行清泪。许久后,她才又开口道:“寧王妃怀有身孕,她对此事毫不知情……”
皇帝点头:“儿子明白。听闻王妃精通佛法,母亲不如將她接入宫中,请她代母亲为先帝祈福。”
太后知道这已是皇帝最宽宏的安排。李元沛犯的是谋逆大罪,她不可能指望皇帝给李元沛更多的宽恕。她疲倦地摆了摆手,让皇帝回去了。
皇帝似也不愿久留,很乾脆地別了太后。皇帝一走,綺素便跌跌撞撞地奔了出来,伏在太后身前哭泣不止:“太后!母亲!”
太后扶起她,两人执手相对,皆泪流不止,最后只有抱头痛哭。
“这孩子怎么这么傻?”泪眼蒙曨中,綺素听见太后在不住地念叨,“他怎么能这么傻?”
“母亲,”綺素颤声问,“大王会怎么样?”
太后摇头,泪如雨下:“別问我,我不知道。皇帝能留他性命,已经……”说到这里,她更觉惨痛,捶胸顿足道:“早知如此,我就该隨先帝去了,也好过今日眼睁睁地看著他走上这条路!”
綺素听著太后一会儿哭儿子,一会儿哭先帝,反倒没有了之前的悲慟,只是默默垂泪。她心里一阵空落落的难受,就像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她进京时一样,一样的痛彻心肺,一样的惶然无措——母亲留不住父亲的生命,她难道也要重复母亲的命运?
可是母亲当年虽也悽惨,却並不用担心她们母女的性命,而她……綺素的手轻轻抚著自己微隆的小腹,那里孕育著她期盼已久的孩子。除了李元沛,这孩子就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可这孩子还未出生就成了罪臣之子。她不敢想像这孩子出生以后迎接他的將是怎样的未来,或者……这孩子又何尝有未来?
光耀二年元月末,常山王一案经过审理,终於有了定论。
皇帝下詔:常山王李义兴意图谋反,其罪当诛。念其为太宗之后,赐其自尽以全皇族体面。参与谋逆的宗室也多遭贬斥:寧王李元沛废为庶人,徙黔州;侍中苏牧被罢去宰相之位,外贬为道州司马。
苏牧被贬后心灰意冷,三年后在道州离世。所幸其二子苏仁、苏仪在军中得丘立行保荐,大军又出征在即,两人並未受父亲牵连,算是逃过了一劫。
与李元沛颇有来往的张启泰虽未涉案,但都中人人皆知他与寧王有交情。张启泰迫於物议,上表辞去了京兆尹一职。皇帝准其所奏,然又爱惜张启泰的才干,在他卸任之后又任命他为相州刺史。四年后,皇帝召张启泰回京,重新授予京兆尹一职。这已是后话。
光耀二年二月初二,李元沛在兵卫押解下前往黔州。
此时已是初春,冰雪消融,灞上杨柳新发,春草初绿。然而在离人眼里,灞陵原上展露的勃勃春色也似含著无尽悲苦。
原上有一辆马车正疾驰而来,最终停在了灞陵亭边。马车上下来一名穿著时新宫装的女子,向押解的兵卫出示了皇帝手詔。为首的將官看过后,便命人领出李元沛,让他入亭,其他人则退出数丈,好让车內之人可与李元沛安心敘话。
宫装女子转向车內,不多时搀扶著一名身著素色衫裙的女子走了出来。那女子容貌尚算秀丽,全身乾净整洁却不著一饰,素麵无妆的面容稍显几分憔悴,高至腋下的宽大襦裙已掩不住她隆起的腹部。那宫装女子將她扶进亭內,低声说道:“时间不多,娘子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素衣女子点头,转向李元沛,双目泛起一层泪光。
这女子正是綺素。那日进宫,太后唯恐她受到牵连,一直令她留居在自己的殿阁。直至皇帝流放了李元沛,太后才恳求皇帝,让染香陪同綺素至西京城外与李元沛一別。
李元沛身著布衣,鬍子多日未修,下巴上冒出短短的青茬,加上神情委顿,倒像是一夜之间换了个人似的。綺素出现以后,他便痴痴地望著她,直到她走到身前,他才哑著嗓子道:“你怎么来了?”
綺素强忍泪水,轻轻道:“我来送你。”
李元沛已知妻子被太后留在宫內,不必隨自己一道流放黔州。他有些彆扭地转开目光,断断续续地道:“你现在……不宜奔波……这样……对孩子……不好……”
“你若顾惜孩子,就不该如此行事。”綺素到底没能忍住,一边说著,面上划过了两行清泪。
李元沛回过头,抬手欲为妻子拭泪,却最终止在了半空。良久,他才苦笑著问:“素素,你怪我吗?”
綺素没有回答,只用手捂著嘴,尽力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你一定觉得我太傻,”李元沛凝望著原野,“可是素素,阿爷从来不信方士,为什么要服食丹药?阿母那么疼爱我们,为何回京以后却连面也不许我们常见?”
“你觉得是因为陛下?”綺素渐渐有些了悟。
李元沛摇头:“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不对劲。我做这些事也並不完全是为了他们。阿爷当年正是因为有了我,才下定决心逼宫的……我想,我也应该为我的孩子谋一个將来……”
李元沛出生於昭武二十八年,正是先帝发动政变的那一年。
綺素无言。先帝之所以能逼父亲退位,在於他监国多年,已有了自己的羽翼;今上一直不让李元沛接触军政,李元沛身边又儘是常山王这样的庸才,他的谋划註定不可能成功。可是此时,她已经不想再指责丈夫什么了。
“我知道你们都让我忍耐,我不是不能忍,可是……”他的目光落在綺素的腹部,“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像我们一样,一生谨小慎微,在忍耐中度过。不,这不该是我的孩子。他本该有更好的人生,可惜功亏一簣,若再给我点时间……”
綺素摇头:“他不会给你时间。你难道没看出来,他早就等著你入局了?”
从张启泰调任西京开始,皇帝就在一步步引导著李元沛走入罗网。刺客一案,与其说是凑巧,不如说是有人刻意安排。可惜她直到最近才想通其中关节,否则她早些与丈夫分析清楚,或许如今的结果便不一样了。
“原来如此……”李元沛苦笑,“我不但不如他,甚至连你也不如……我到底还是辜负了阿翁,他生前总让我以大局为重,我却想著有一日要夺回属於我的东西。或许,这是上天给我的惩罚吧……”
綺素黯然。作为皇帝嫡子出生的丈夫,自幼张扬无忌,又岂会是忍辱负重之人?永州天高皇帝远,他尚可以自处,一旦回京,昔日的太子如今南面为臣,时时要向庶兄叩拜,他怎能忍得了这样的刺激?丈夫的才具也许不可和皇帝同日而语,但他身上毕竟流著皇族的血脉,他与皇帝有著一样的傲骨,哪怕孤注一掷,他也会冒险而行。
李元沛的手轻轻抚著綺素的肚子,轻柔地问:“你说这是个儿子还是女儿?”
綺素摇头,表示不知。
“我希望是个女儿,”李元沛微笑,“像你一样聪明可爱的女儿。”
李元沛越是平静,綺素就越难过,终於忍不住放声大哭。李元沛吃了一惊,他从未见过妻子如此失態,慌忙抱紧了她:“別哭,素素,別哭!”
“带我走,带我走!不管你要去哪里,都別丟下我!”綺素把头埋在丈夫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素素,我不能。那里不是永州,我不想你再跟著我受苦了。还有我们的孩子……”李元沛柔声道,“好好生下他,等他出生以后,把他交给阿母。你还年轻,还有更好的可能,別毁了自己……”
“不!”綺素哭道,“没有你,我还有什么可能?”
李元沛眼圈微微泛红,却仍然微笑著安抚她:“素素,你真是个傻女人。”
綺素抱紧了丈夫,抽泣不已。
李元沛看著灞原,细嫩的柳条在初春的柔风中轻轻摆动,他忽然柔声道:“素素,我都要走了,你也不为我折一枝杨柳?”
綺素勉强止住哭声,一步一摇地走到亭外,折下一根柳条。她回到李元沛身边,抽噎著將柳条仔仔细细地系在他的手腕上。
李元沛看著手腕上的柳条,唇边泛起了温柔的笑容:“你说人为什么总要做傻事呢?以为折柳相送,就能把那个人留住。”他拉起綺素的手,在她指尖上轻轻一吻:“如果再来一次,我寧愿留在永州,和你冒足一辈子的傻气。可惜……素素……忘了我吧……”
他鬆开綺素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向了囚车。
李元沛就这样走了。
染香扶著綺素站在亭中,眼睁睁地看著囚车走远。綺素忽然挣脱了染香,向囚车前进的方向奔出几步。染香见她摇摇晃晃的样子,怕她有闪失,急忙上前相扶。两人一路追著囚车,直到再也看不到李元沛的身影。
綺素脚一软,终於坐倒在地。她的泪水滚滚而下,落进了尘埃之中。
“娘子,回去吧!”染香婉转相劝,“娘子就算不为自己著想,也要为腹中的孩子想想。”
是的,孩子!除了这孩子,她已经什么都没有了。綺素绝望地想著,咬牙扶著染香站了起来。上车前,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囚车消失的方向,那里已看不见任何人影,只留下古道旁飘摆不停的春草。柳絮翻飞,古木依依,在绵软的微风里发出了轻微的声响。
西京已经抹去了李元沛的一切痕跡,而李元沛也再没有回到这座都城。
光耀三年四月,庶人李元沛在黔州病逝,年仅二十五岁。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