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非显性杠杆(1)

从实际意义上来讲,为了搭建鲁冀豫工业经济协作框架,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华东灾后重建工程,再加上此时依旧还没有结束的防汛工作,德州主管单位已经进入了全体动员状态,而且还是超频动员的那种。

不但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和科室骨干整天被两办传达的一道道指示文件逼得两脚不沾地,就连素来保持距离的杨默,这段时间也是转战于各个会议室之间——要不是大家都认识这货,换成一个不了解情况的人过来,估计还以为这是行政体系里哪个备受领导喜爱的年轻小跟班呢。

只不过或许是因为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的缘故,又或许是上一次缩小会议临时改变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不管平日里再忙,尤亚坤总会在结束工作会议后,把杨默请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聊上一阵。

………………

“老杨,跟津门、沧州、衡水、商丘、濮阳这几个城市的沟通基本达成共识了,组织上也原则同意了这一请求,如果中途没什么意外的话,三天后,德州以及几个兄弟城市就会就搭建鲁冀豫工业经济协作框架的事情发表申明……这是拟定的通告文件,秘书处前后修改了五次,你看看,给给意见?”

尤亚坤如同往常一样,亲手泡了杯茶放在茶几上,然后从办公桌上拿了一份文件递过去。

大秘出身的他是个很擅长于学习的人,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叶涛跟杨默的相处方式后,很快也把称呼从“杨总”改成了“老杨”。

杨默见到尤亚坤递过来的那份文件,却是赶紧摆摆手:“老尤,你这不是难为我么,我就一企业单位的二把手,又不是你们行政系统里的人,看这种还没正式颁布的文件,不合适!”

说着,拿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地吹了吹上面的茶沫子,然后抬头露出一个不怎么见外的笑容:“老尤,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就是缩在后面给你递弹药的……今天把我叫过来,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进入正题吧,犯不着这么客套。”

在有必要的时候,杨默同样也是个很懂变通的人,他现在跟尤亚坤在大方向的立场是一致的,那么既然尤亚坤放低姿态叫他一声老杨,那么他自然也不能整天尤市尤市的叫着,那未免也太生分了,不利于团结。

尤亚坤哭笑不得地看着眼前这个给人感觉很亲近,同时又在一些细节处恪守着尺寸的年轻人。

什么叫不是我们行政系统里的人,所以不合适?

这段时间各种工作会议,但凡是涉及到预算环节,以及产业环节的话题,超过1/3都是你在挑大梁,你问问市里的上上下下,有谁会真的把你当成非行政系统的一员来看?

不过他也知道,虽然两人在当前这一档子事而言,算得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在一些大方向的立场上也是基本一致的;但在另外的一些事情方面,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因此谨慎一些也很正常。

一点小小的痛脚都舍不得留给别人捏住的小狐狸!

尤亚坤在心里下了这么一个评语后,却是从办公桌上又拿了一份资料走了回来:“老杨,关于灾后重建第一阶段城市排水系统疏浚和重构的筹备工作进展的很顺利啊。”

随手翻了翻手上的东西,尤亚坤叹息似的摇了摇头:“疏浚器材和泵站材料器械的产能分配已完成65%;四轮招标后,hdpe管材的产能分配也完成了30%……啧啧,那可是2000km总长度的各型号管材啊,而且全都是优良品级,涉及大小中标单位更是高达322家;”

“更令人惊讶的是沧州和衡水那边的金属管材,目前的产能分配竟然完成了48%,足足1100km的总长度,虽然金属管材的生产速度要慢一些,但那些中标企业都签署了责任书,想必等到月底的时候,产品的交付和验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看样子,按照这个筹备速度,再加上齐鲁华融那边的那支人数庞大的建筑公司,等到水位退去,只要舍得投入人力三班作业,在11月以前基本完成灾区城市的排水系统主体重构工作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

一边感叹着,尤亚坤一边将那份由各市工业局和工商局联合统计而来数据推到了杨默面前。

杨默则是有些好笑地拿起那份他早就通过企业内部统计口径递交到他面前,数据也是相差无几的文件随便翻了翻,然后重新放回到了茶几上:“老尤,这是好事嘛,你叹什么气?”

虽然关于华东灾区重建的正式文件还没下来,但是根据赵老那边透露的消息,德州这边打上去的申请,已经在会上原则性同意了。

这一来是当下国家的预算的确困难,德州自筹的100亿资金可以说是帮上大忙了;二来却是德州与附近几个城市计划搭建的那个鲁冀豫工业经济协作框架,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要不然这事还难说的很……这其中的关节,想必并不难理解。

所以,当下摆在尤亚坤和田广跃等人面前的,是一个挑战性巨大无比的腾飞机遇——只要这个资金规模史无前例、社会意义也难以言述的援建项目能够在鲁冀豫工业经济协作框架下顺利地推进下去,别的不说,保尤亚坤和田广跃二十年辉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相比于这个,德州上一任班子被视为走了狗屎运碰到的那个商业示范区,简直是弱爆了!

因此杨默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在这个大家需要全力相互搀扶着走钢丝的这个档口,你就别来整什么幺蛾子了——大家都不是什么纯情少男,你这一摇头晃脑的,就知道肯定没什么好事。

尤亚坤察觉出杨默的不满,苦笑一声:“老杨,我知道筹备工作推进的快是一件好事,而且还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好事,事关数个互不相统的兄弟城市,在省里没有直接出面的情况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同步协调好那么多的物资供应企业,纵观整个德州,甚至整个鲁西北地区,除了你们大华公司,只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家这样的企业来了——就连市里面直接出面,也不太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果。”

微微顿了顿,尤亚坤叹息一声:“可问题是,筹备工作推进的太快,我怕有隐患啊——老杨,实不相瞒,这段时间以来,那些兄弟城市对于你们大华公司强硬的做法意见很大,普遍都认为你们的招标标准过于严苛,附加条件也令人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你这完全就是在为难兄弟企业,把肉分给外人吃;”

“甚至有不少人直接把状告到了省里,说你们大华公司要在威风上跟大邱庄别苗头,说我们德州要收小弟……我这两天接电话都接到头皮发麻了,全都是兄弟城市的同僚和省里的领导打过来问情况的。”

大邱庄现在已经有了“天下第一庄”的美誉,这个“天下第一”的含金量可比后世同样挂着“第一”的华西村高多了;因此那位禹庄主这两年也是威风的紧,对比而言,后世诸如两马一刘之类的大佬,在他面前只能算作是弟弟;冀省的领导时不时就会跑过去拜访一番不说,许多事情上甚至会主动跟他交流一下想法和意见;

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僭矩的事情,因此即便大邱庄的产业规模和实际影响力与如今的大华公司完全不能比拟,但把大华公司跟大邱庄做对比,却也实在是一件诛心无比的事情……有些事情,放在大邱庄这种分不清是民企还是集体企业的身上,那或许只是诟病一番;但要是放在大华公司这种央企身上,那性质可就变了。

所以,这种指责对于杨默来说,不可谓不严重。

不聊杨默只是笑眯眯地看了他一眼,直接把话挑开:“只怕是市里面的人在发牢骚吧?”

别看这次的华东灾后重建工程是依托于鲁冀豫工业经济协作框架去分配各类物资产能的,但实际上对于沧州、濮阳等城市来说,那一笔笔订单属于原本计划外外天外横财,再加上这次灾后重建的大部分资金都是由德州自筹而来的,因此即便是大华公司的那些“建议”很过分,在实际竞标过程中又让集体企业分走了大量的订单,但更多的只是悻悻和不甘,却还不至于到告状的程度。

但是德州本地的企业就不一样了,有着市里面的指导意见,大华公司的“建议”可就未必只是建议这么简单了,再加上大华公司在德州地区的根基深厚,城产基金公司又主导着这一片区域的产业升级,因此虽然杨默没有明说不按照大华公司的“建议”来引入领导责任制就会如何如何,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如果你不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改变,以后就有你的好果子吃,甚至企业生存都会是个大问题……这次超过七成的各种物资产能分配给那些中标的集体企业只是一个开始,等到这些泥腿子企业趁着这个机会逐渐成长起来,具备了产能和技术的替代性后,以大华公司和城产基金公司在本地区越来越明显的经济主导力,自己这些连亲妈都已经有些指望不上了的本地国企就等着吃灰吧!

只不过大华公司虽然在事实上主导着当前dz市的经济和产业转型,但杨默毕竟只是一个非行政系统成员的央企干部,两边互不统属不说,这货的性格也古怪的很,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那些人根本没借口,也没有信心去招惹这个家伙;所以尤亚坤明明职级更高,却反倒成了压力的主要承泄点。

尤亚坤见到杨默这番直来直去的态度,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家都知道你出身农村,平日里也比较照顾那些农村地区的村集体企业,这原本没什么;但是,华东灾区的重建毕竟是德州自建国以来争取到的最大规模的超级工程,而且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一部分资金是要用德州这边未来三年的农副产品产能置换而来、”

“所以,眼瞅着当前有将近七成的订单都是被那些村集体企业拿走,他们有情绪和想法也是难免的。”

杨默嗤笑一声:“什么叫又情绪和想法也是难免的?招标是公开的,要求的都是同样的质量标准,提供的都是同样的样品材料,甚至连分享的技术手册都是一样的,环保检测中心提供的评估报告和分数还要经过省市里各家可言合作单位的复检,够公正客观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