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眉头一皱,对刘禪的想法感到不安,大汉相较魏吴,本就国力不济,更应该固本培元,岂能將精力和时间用在內耗上?
诸葛亮肃然道:“殿下三思,先帝半道崩殂,荆南战事也才刚刚结束,国內本就动盪不止,而將士久战,也人心疲惫,实不能再经受其他折腾了。”
刘禪瞭然。
他又岂能不知丞相说的是对的。
但就像歷史上丞相的『折腾』一样,现在折腾是为日后能不折腾。
在刘禪看来,这次回朝,便是最好的『折腾』时机,一旦错过,再想得到这样的良机,就很渺茫了。
刘禪沉声道:“丞相所言,孤又岂能不知?”
“只是再三思量后,孤还是认为该折腾一下,趁著这次良机,既解决外忧,也解决內患!”
“丞相先莫要阻拦。”
“且听孤说一说,到时丞相再决定。”
诸葛亮神色微妙的变幻著,也知晓刘禪並非无主见之人,初到永安时,刘禪就已显露出非凡气质。
刘禪道:“丞相认为,曹魏短期內,可能攻汉吗?”
诸葛亮脸色微变,沉吟片刻,摇头道:“可能性不高,如今荆南战事结束,我军大获全胜,主力未损,又占据汉中地利,眼下曹魏的主力又有东移的趋势,想举兵进攻,並不现实。”
“殿下为何有此一问?”
诸葛亮有些不解。
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但荆南之战,大汉是贏了,还並未造成太多损失,就算曹丕有心思对大汉动兵,而在知晓荆南战果后,恐也会偃旗息鼓,至少短时间是不会动太多心思的。
刘禪没有解释,又开口问道:“东吴呢?”
诸葛亮眉头皱的更紧了,但还是认真的替刘禪解答道:“东吴可能性更小,经此一役,荆州本地的战爭潜力已经耗尽,除非东吴从扬州和交州调运粮食,不然短时间只能自守。”
“也难主动兴兵。”
“而且东吴若再度举兵伐汉,两者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关係,也会彻底决裂,若是利益不够大,东吴不会轻易这么冒险。”
这时诸葛亮似猜到了刘禪的想法,连忙补充道:
“但事无绝对。”
“若是益州內乱严重,州郡皆叛,面对这样的绝佳机会,孙权就算拼著两线作战,也会让陆逊西进取益,甚至曹丕在面对这种情况,也很难忍住不来趁火打劫。”
“如此一来,大汉危矣!”
刘禪点头。
他此时也不得不佩服刘备。
夷陵大败,折损掉全部家底,甚至可以说已动摇了国本,刘备却依旧能在这种局面下,做出了最正確的选择。
便是留守永安。
若歷史上刘备逃回成都,那益州所有人都將知晓,刘备在夷陵之战输光了本钱,原本不服刘备的各路士族,也会再无顾虑,那时候,刘备创立的炎汉也就真正进入倒计时了。
而留在永安,以当时的信息通畅程度,益州腹地的人,根本没法洞悉夷陵之战刘备败的多惨,等后续知晓了,诸葛亮已稳固了局势。
即便如此,诸葛亮也了数年时间,才平息益州动乱。
这便足以证明,益州內部,不满炎汉政权的势力不少,只是因蜀汉不著史,並不为后世知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