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吴王无心议和,那在下便告退了。”史合朝孙权一礼,將袖袍一卷,背过身,踏著步子,转身就离开了。

现在优势在大汉,他自不会再退让。

至於孙权如何想,与大汉无关,他只知道,自己临行前,殿下特意叮嘱过,这些已是大汉能接受的极致。

若是孙权不愿,便回来,只不过下一次再有汉使到访,条件可就不止这些了。

史合走的很洒脱。

出了殿门,便朝王宫外走去,没有做丝毫停留。

张昭等人却是急了。

上次蜀国使者前来,虽成了一场闹剧,但那时的蜀国使者要求的,也只是一些领土,还有进行一定人质交换,態度相对较低。

但这一次,就已是要尽收土地人口了,態度还明显变得强硬。

他们已不敢想,下一次汉使来,会索要那些东西了,而且东吴也真的耗不起了。

张昭焦急的劝道:“王上,荆州的事,不能再拖了,荆州军团不少的將士,本身就是关羽旧部,若是蜀军真的有意劝降招降,这些士卒只怕很快就转投蜀国。”

“此消彼长之下,我东吴实力將大损,而蜀国实力將大增。”

“到时不仅武陵、零陵,只怕南郡都有危险。”

“再则。”

“夷道失守,加之我军被困猇亭的事,小一周过去了,以曹魏对荆州的关心,只怕將要、或者是已经得知消息了。”

“以曹丕的秉性,若是真为之前蜀国的人说动,兵出襄阳,到时被困猇亭的三万多大军,恐就真要全军覆没啊。”

“就算曹丕不敢从东三郡出兵,但如今我东吴大量將领被困猇亭,这就註定北线的守卫力量不够,若此时曹丕引大军来攻,趁火打劫,我北线防线无太多大將镇守,恐一时难以招架的住啊。”

“而且要是曹魏將西线的战况散布出来,动摇我北线军心,我军想固守淮南无疑也会变得十分吃力。”

“双线作战,我军实在是力有不逮。”

“也有心无力啊。”

张昭忧心忡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努力的劝说著孙权。

他自然知晓孙权的不愿和不甘,但如今的態势下,东吴真经不起这番折腾了,稍微控制不住,东吴甚至將有覆灭之危。

顾雍沉声道:“臣也请王上三思。”

“蜀国现在围而不攻,只怕是诸葛亮得了优势,说服了蜀军將领,但要是迟迟得不到我们回应,蜀军那群桀驁不驯的骄兵悍將,可未必会继续听诸葛亮的话了,到时会发生什么,谁也不敢预料啊。”

“还请王上以大局为重!”

孙权彻底怒了。

大局大局。

他难道不知大局?

张昭、孙邵、顾雍这些人,处理內政的確在行,但涉及到军事,乃至是外交,简直是一塌糊涂,愚不可及。

张昭、顾雍说的这些,他难道不知道?

他比谁都清楚!

但正是因为知道,才不能答应,更不敢答应。

为了应对蜀国的东征,他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更是为此自甘低头,认领了大魏吴王,眼下让他去跟蜀国议和,这让曹丕怎么想?

如今拖著,曹丕都已是有些不耐烦,一次次来信,让他將长子送过去为质,这若是答应跟蜀国议和,只怕曹丕得信的当天,就立即发兵攻打过来了。

曹魏可不比蜀国,兵精粮足,稍有不慎,东吴社稷就危了!

不然他何至于坚决不答应?

蜀国使者说的是振振有词,大义凛然,但真当他孙权,看不懂荆州的局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