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讹诈?”
听著这陌生的字眼,殿內文武都目露茫然,但略加思索,也大致猜到了刘禪的想法,只是一时想不到怎么个讹诈法。
还有便是孙刘同命?
这又是何意?
他们之所以这么畏手畏脚,乃至是有些没有底线的退让,不就是想维护蜀汉,避免刘备病逝后军中发生太大波动,继而被孙权、陆逊寻到机会,导致兵败,直接动摇到蜀汉的政权稳定吗?
眾人的迷茫跟不解,刘禪都尽收眼底。
他知道,现在人心浮动,蜀汉文臣武將,都趋於保守了,根本不会想到这么偏激乃至是有些疯狂的想法。
他直接开门见山。
“讹诈,讹诈,首要是能骗到人。”
“不然孙权又岂会感到害怕,以至於迫於压力,不得不低头求和?”
“诸位大臣还沉浸在陛下病逝的悲慟中,但孤作为大汉帝国的继承者,即便身负悲伤,却也时刻谨记,大敌当前,容不得半点鬆懈,更不能枉顾国家社稷。”
“正如前面马侍中所言,若是给到孙权极大的压力,孙权迫於朝堂,是极有可能跟大汉议和的,而孤要做的就是『以战促和』。”
“大汉在荆州损失惨重。”
“大汉已经经受不起一退再退了!”
“正所谓攘外必须安內,安內则要先实现攘外。”
“现在陆逊大军在侧,虎视眈眈,若是不將外部的纷乱平息,即便班师回朝,也会牵扯朝廷很大的精力,陛下临终前,反覆叮嘱,让我不要忘记汉室子弟的使命。”
“光復汉室,还於旧都!”
“孤不会在东边浪费太多的资源跟精力。”
“因而在大军班师回朝之前,孤就是要通过『以战促和』,不仅替大汉狠狠的出一口恶气,拿回一些本该属於大汉的东西。”
“还要彻底解决跟孙权的领土纠纷,让大汉跟孙权彻底和平下来,让东边在接下来数年,都不会再起兵戈,让朝廷日后能真正的专心伐魏!”
“身为臣子,你们该做的,当是竭力为大汉爭取利益和好处,而非是心生惧意,忧虑,犹豫不决,互相攻訐,而对敌人无底线无止尽的退让。”
“强硬一点,天塌不下来!”
刘禪把自己的战略意图直说了出来。
在方才短暂的思虑后,他突然明悟了一件事。
他明白蜀汉真正缺什么了。
缺的是谋士和智囊。
诸葛亮的確是全能,但更擅长的还是內政后勤。
马良擅长的是外交。
像是刘巴、王甫等文臣,无一例外,都只適合內政,要么是经济,要么是治理地方。
蜀汉自庞统、法正去世后,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谋臣了。
诸葛亮在宏观战略上的確有独到之处,但若是涉及到一些阴谋算计,诸葛亮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若是用后世的说法,诸葛亮就是学院派,做事一板一眼,也全都有模有样,但也缺了些阴狠跟算计。
若诸葛亮是身在魏国,以他的才华,藉助魏国的庞大国力,可以轻鬆且稳健的碾死蜀国跟东吴,但偏生诸葛亮是在蜀汉。
以诸葛亮现在定下的战略。
蜀汉跟东吴议和后,联手北伐,灭亡魏国后,以函谷关为界,蜀汉得兗、冀、並、凉,东吴得豫、青、徐、幽。
若是蜀汉真能做到这一步,以当时蜀汉的国力,刘禪可以肯定,以诸葛亮之才,有一百种方式碾死东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