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拉鉤有技巧
教授对陈远航又是一番吹嘘介绍,
此时,泰勒正忙著要去做一个手术:“骚瑞,卢克,我有个手术,要不,我们等会儿再聊,很快的—”
“0k,0k,你先去忙————”斯坦普教授只好放他走。
“泰勒医生,什么手术?我可以帮忙的!”陈远航忙道。
泰勒回头看了看他:“胃癌,需要切除部分胃——"
“0k,没问题!”陈远航赶紧跟了上去,这个手术对他来说没有一点难度。
斯坦普对这个手术没有一点兴趣,就和郑佳佳在外面等著。
泰勒的手术室就差多了,不过,基础性的仪器设备还是齐全的,肯定要比卫校医院的手术室强,別的不说,实时b超已经进入了手术室。
有人说我们国內的医生离开了仪器就不会看病,实际上,欧美的医生才是仪器至上。
手术室里,除了泰勒之外,还有一个麻醉师,一个男助手和一个女护士,都是黑人。
病人已经被送到了手术床上,是个精瘦的黑人男子,看著五十多岁的样子,
面色蜡黄,紧闭著双眼,嘴里插著管子,胸口规律地起伏著,胸口下面的上腹部区域已经消毒铺好了手术单子,准备妥当了。
那个年轻的瘦高个助手还在那跟固定病人的带子较劲,手法明显生涩,弄了半天还没弄牢靠。
他立刻快步上前,声音清晰平稳地插了一句:“伙计,那边病人体位调整我来帮你固定,你去处理术前消毒区域准备吧?泰勒医生马上要消毒了。”
他也没等对方答应,手法麻利地接过了固定带扣的活儿,稳、准、狠!
三下五除二就固定好了病人手臂,动作乾净利落得让旁边的年轻助手都看呆了。
显然,这个男助手是个菜鸟。
因为泰勒医生早就做好了准备,还是由他来主刀,陈远航顺势接下了一助的工作。
那年轻助手这才反应过来,赶紧鬆手,结结巴巴地应道:“哦-哦!好好的!谢谢谢!”
他赶紧转身跑去处理无菌区的消毒工作。
泰勒看在眼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讚许。
泰勒也是一个不错的外科医生,乾净利落的一刀划开了病人的上腹部皮肤!
刀法精准老练,切口开得够深够快,血珠一下子就冒了出来。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层,动作如行云流水,一层层像剥洋葱一样切开。
陈远航老老实实做著拉鉤的工作。
別小看拉鉤这件小事,拉鉤作为外科手术中的基础操作,看似简单,实则对手术助手的能力构成全方位考验。
体力是一方面,一般拉鉤助手都是男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手术室笑话:一个学生来骨科实习,到手术室去抗大腿,手术开始一段时间后,实习生说:“老师,我看不见了”,老师看都没看他一眼,教训道:“看不见就对了,你不需要看见,我看见就行了。”
没过多久,实习生倒了在地上。
原来,他不是看不见手术视野,而是扛大腿扛到眼晴黑了。
除了体力之外,一个优秀的拉鉤助手,还必须眼观六路,你得时刻盯著主刀的手,看他操作的方向、角度、想“玩”哪里,然后提前预估他下一步需要更清晰地暴露哪个角落或者哪层组织。
这需要极好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提前量意识。
拉鉤的力道绝不是死命往后拉就行。
力要均匀、持续,讲究一个“稳”字诀。
往哪个方向拉?向上?向下?往侧方?拉多少寸劲儿?都得根据主刀的需求不断微调。
主刀埋头在血肉里搞精细操作的时候,可没空像驾校教练一样喊“左边左边!”“再往上点!”
另外,手上还得有“巧劲儿”,特別是一些位置深、视野窄的手术,比如腹腔深处、盆腔,因为站的位置的视线的原因,拉鉤的助手可能压根儿看不到里面的具体情形,这时候就得全凭手上传递迴来的触觉和对空间结构的想像来“盲操”!
比如主刀医生在分离深部那些紧紧黏在一起的肠子网膜时,这是腹腔粘连厉害的地方,医生最头疼,而经验丰富的拉鉤助手,根本不需要主刀开口提醒“帮我扒拉开一点”,他就应该提前感觉到黏连的阻力点在哪,然后极其细微地调整拉鉤的角度和力道,“轻轻、缓缓、柔韧地”向粘连的反方向施加一个持续均衡的牵引力,专业术语叫做“向內上方均匀勾曲”,帮助主刀把粘连组织“撑开”
一个潜在的操作空间。
这种能力,没个几百台手术的实操,真练不出来!
陈远航是啥人?那可是在手术台上泡了几十年的“老油子”!他拉鉤的水平,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別的!
泰勒拿著镊子和剪刀,眉头微皱,准备开始分离胃部和肝臟下面一些黏连得跟浆糊似的组织(腹腔手术最怕这个)。
还没等他示意或者开口抱怨空间太小,陈远航手中的拉鉤,就已经极其自然地、丝滑地变换了用力的方向!
原本向上拉开的力,巧妙地增加了一个向外的、带著一点点“扒拉”感的侧向分量。
这一下,那团粘得死紧的组织之间的缝隙,竟然被撑开了一丝!
刚好够泰勒的剪刀尖插进去!
泰勒眼晴一亮,一声没,手上立刻利落地开始“剪断解放”。
隨著手术的推进,手术的核心操作区域逐渐从最初的皮下脂肪层、肌肉层,
进入到更深、更內部的胃体和周围臟器区域。
陈远航根本不需要泰勒提醒,手上的拉鉤就像装了精准导航一样,自然而然地顺著腹腔的解剖间隙,稳稳地从浅层组织过渡性地逐步移动到了深部。
拉鉤头的位置始终保持在对泰勒操作最有帮助的黄金区域。
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又无比精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