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东的素描已经入门了,简单的实物几笔就能画出来个轮廓。
“阿东,不错!”陈远航揉了揉小傢伙的头:“你可以试著把那只大公鸡画出来!”
“啊?舅舅,我画不出来,这太难了!”
陈远航也是半瓶子水,画简单的桌椅板凳、树木、水果蔬菜还行,但像大公鸡这种难度的对象可就差点火候了,看来得说服大姐帮阿东找个专业的老师了。
既然有这个天赋,就不能浪费。
虽然前世这孩子混的也不错,不过万一成了艺术家了呢,还是比卖鱼整天搞一身鱼腥味强。
郑佳佳还在疑惑陈远航让“大个子”画画这件事:“陈远航,你为啥要让他画画?”
陈远航:“嗯,你听说过罗夏墨跡测验吗?”
“罗夏墨跡测验?”郑佳佳一脸困惑地摇头,这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
罗夏墨跡测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投射测验,由瑞士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hermann rorschach)於1921年创立,主要用於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徵、情绪状態和潜在心理衝突。
罗夏墨跡测验是让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观察10张標准化的墨跡图卡,並做出判断。
这10张墨跡涂卡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图案组成。
可以对人格特徵评估,如果过度关注顏色,可能表明患者有情绪衝动或抑鬱倾向;如果过度关注细节,可能反映患者有强迫性特质;如果频繁描述人际互动,比如两人爭吵,可能与社交焦虑相关。
同时,还可以查找心理病理学线索,比如,患者给出的是荒诞或逻辑混乱的回答,那就是精神病性症状;如果迴避某些图卡或反应时间异常延长,就是创伤后反应:如果否认或过度合理化,就可能提示为心理压抑。
当然,这种测试因为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缺乏標准化评分等爭议,经过不断的改进,最后发展为让患者自己作画。
医生根据患者的画作,来判断患者是哪方面的精神疾病,最著名的就是房树人测验,要求患者绘製房屋、树木、人物,通过细节分析评估安全感、自我认知等。
比如,抑鬱症患者,他的作品画面偏小、色彩单调、细节缺失或人物孤立。
焦虑症患者的作品线条杂乱、重复涂改、画面边界模糊或过度对称。
精神分裂症的作品形象扭曲、比例失调、符號化元素。
创伤相关障碍的作品,画面中出现断裂的物体、阴影覆盖或重复的创伤象徵。
认知功能障碍的作品,绘画组织混乱、空间关係错乱……
同样,这也可以应用到患者的自由作画。
郑佳佳听了陈远航的解释,只说了一句话:“陈远航,咱俩上的是一个卫校吗?”
陈远航笑而不语,前世,他尚未出国前,他所在的医院就推广过这种绘画测验,要求全院的医生都懂会用,他也学习过,甚至还兴趣盎然地跟几个病人做过测验。
虽说不至於完全对应,但也有个七七八八的可信成分。
“测验之后怎么办?”郑佳佳又问道。
“该吃药吃药,该做心理辅导做心理辅导,也没啥好办法!不过,我感觉这个人的说话逻辑还行,如果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应该不算很严重,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改善。”陈远航多少有点信心。
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症其实也很难根治,只能改善。
事实上,哪怕多多少少有一些改善,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