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纷爭与变故

何晴带著山崎一郎离开了,小院又恢復了平静。

把手搭在脑后,躺在躺椅上,刘培文开始默默盘算。

自从买了房子之后,忽然感觉自己的赚钱好像更快了?

上个月,从王纲那里收到一千块钱的小说播讲的稿费收入香江那边,10万字的《一代宗师》已经交稿,想必等韩伍燕回来,能给他带回1万元的外匯券。

但上面这些与《步履不停》、《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泥轰发表的稿费相形见出。

两部小说光在文艺春秋上刊发的稿费就足有一万一千多。

山崎一郎张口就是两本书加起来首印六万册,平均一本书的售价是1200日元,算下来,百分之十的版税就有57600元,两者相加,已经逼近七万元了!

等这部分款项到帐,刘培文的存款將一下子飞涨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版税果然是个好东西啊。

考虑到接下来几年物价升的速度,他觉得这些版税自然是换成外匯券更好。

得想办法弄个外匯券帐户了。他思付著,这么多外匯券,总不能都放在家里吧?

至於开外匯帐户什么的,实在是太遥远了。

如今他距离拥有六位数存款的美梦有多远,就看何晴的译稿速度了。

这样想来,以后是不是要多关心一下这位姑娘?

何晴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

此时家里只有母亲坐在客厅前,边打毛衣边看电视。

“妈,怎么今年这么早就打毛衣啊?”她好奇道。

“你爸说那边已经凉起来了,让我多给他准备点衣服。”

“哦。””

没多说什么,何晴脚步轻快地回了自己屋。

关上门,脱下有些紧束的外套,摘掉头绳,瀑布般的青丝搭在肩头。

长舒了一口气,她的嘴角勾起微笑,走到书桌前,从第二个抽屉里翻出一个自己常用的记事本,翻开某个固定的一页,开始记录起来。

財迷,但是仗义疏財。

写完这句,她把笔记本收起来,从身后的书柜上翻出两本杂誌。

“人家都爭取到稿费了,一定要肥水不留外人田呀!”

十月的风雨来得比往年要早一些,萧萧秋雨,点落燕京,寒意渐生。

到了十月中旬,文艺界的爭论开始愈加明显,终於连刘培文都感受到了。

先是文艺报在第九期上开刊载了批评现代派的相关文章。

其中一个署名为“启明”的“读者来信”,直接给予现代派通信以严厉的批评,认为这样对现代派的提倡,事实上是脱离了现实主义,是在西方面前解除武装。

这样的言辞,不可谓不严峻。

隨之而来的,是燕京文学的坏消息。

“怎么,发布不了?”刘培文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还是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发布不了,哪方面的问题。”

“上级指示。”张德寧没好气地回答道。

“上级?文协?章广年?”刘培文问道。

张德寧摇摇头,手又往上指了指。刘培文明白了。

“怎么说的?”

“原话是这样说的,·以小说笔墨描写香江故事,讲述外乡人的情感与奋斗史,原则上並无问题,但近期不易发表。『"

“近期?”刘培文笑,“近期是多久啊?”

张德寧黑著脸,“我哪知道。”

“行吧!”刘培文倒也没强求,他洒脱地起身,戏謔道“这篇文章我可掛在你这儿了,不发表,我可不给下一篇啊!”

“嘿!你这小子!”

离开了燕京文学后,刘培文思绪纷乱,

近期他一直没有再写新作品,只是一直觉得有好多东西在心中翻涌,却说不出来。

乾脆就又翻出那本《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反覆琢磨起来。

到了十一月的第一天,档案室的改组终於提上日程。

单位的名字都改了,变成了燕京大学档案馆。

调子提起来了,编制也会有所增加,至少当初吴纲许诺给刘培文和黄成名的正式岗位有了著落。

然而变故再次出现。

“延后?我延后还是我俩都延后啊?”刘培文在吴纲办公室里皱著眉。

“你自己,小黄该转正转正,正常走手续。”

吴纲长嘆一声,点了根烟,云雾明灭间,他张口说道,“是上面传下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