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得加钱
1980年,国家出台了“关於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对作家的基本稿酬作了適当的提高,著作稿每千字提高到了3—10元,翻译稿每千字提高到 1—7元,同时恢復了印数稿酬,以按万册计算。
刘培文第一次投稿,燕京文艺能够把稿酬给到千字七块,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投稿,把稿酬的基础定得比较高,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对刘培文作品的认可程度。
国家顶格稿酬在去年刚从7块涨到了10块,对於很多不了解政策的作家来说,给到7块就已经是很高的价格。
对於刘培文这样一个新手作家,哪怕第二篇作品有了进步,很多刊物也不会马上给到一个很高的稿酬——没办法,以后怎么办呢?
如今的稿费最高就是千字十块,涨无可涨之后,刊物跟作者就完全没了议价空间了。
最让张德寧不忿的是,她工作几年,从未遇到过这种在稿费上討价还价,甚至坐地起价的作者,其他作者,都是隨著作品和影响力的水涨船高,稿费也不断提升,可刘培文倒好,才发第二篇小说,就开始要高价了。
吃完饭,两人往招待所方向走,刘培文张口就要把稿费涨到十块,张德寧一口气差点上不来,直接扭头回办公室了,稿子都没不要了。
刘培文见状直乐,倒也没当回事,回了招待所,收拾了收拾稿子,枯坐半晌,才忽然想起今天应该去拜访张白驹了。
此时已经是下午一点钟,刘培文思来想去,觉得下午再去实在不美,於是决定明天一早再去,趁著这会功夫,乾脆去买点明天拜访的礼品。
这天的下午可以说是刘培文到燕京以来难得的放鬆时间,此前的十几天,他像一个机器一般执行著自己的计划,这时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也终於难得的放鬆下来,终於有空去逛逛此时的燕京。
对於后世往返於燕京无数次,还曾经两次长居於此的刘培文来说,燕京城的歷史风物他都颇为熟悉,只是此刻的燕京城很多建筑都才刚开始兴建,与后来自己所见到的景象还是有不少的区別。
一路溜达到琉璃厂,刘培文跑去戴月轩挑了两支毛笔,用盒子装了,又提著在附近逛了足足一个小时,才慢慢走回招待所。
回来一看,好傢伙,这回张德寧乾脆就在那坐著等他呢。
一见刘培文回来,张德寧出口埋怨,“你下午跑出去也不说,我来找了你三趟!”
刘培文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打开一包自己从副食店买的糕点盒,递到张德寧面前。
“咋样?领导同意了吗?”
张德寧看见居然有糕点吃,这会儿也顾不上客气,伸手捏了一块塞进嘴里。
“拥改四擦不多,”她狠狠咬了一口,仿佛在发泄自己的怒意。
“真的?”刘培文喜上眉梢,“千字十块?”
“到不了!”张德寧好歹把有些干噎的糕点咽下去,“我跟领导求了半天,能有九块不错了。”
刘培文闻言並无失望之色。討价还价嘛,许你说高价,就许別人往下砍。
“哦,对了!领导跟我说,想把你这两篇稿子一期发完,你觉得咋样?”张德寧看刘培文面色如常,心下有些放鬆,又补充了一句。
“放到一期?这能来得及吗?”刘培文其实倒无所谓什么时候发表,对於他来说,哪怕不发,只要有人给稿费也是没问题。
“这事儿你就別操心啦!”张德寧说罢站起身来,“走,快下班了,赶紧跟我见领导去。”
刘培文点头,忙著去找抽屉里的小说手稿。
“別找啦,我第一趟过来的时候就拿走了。”
刘培文拍了拍自己脑袋,怪不得敢砍稿费呢,感情手里还有“人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