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海地带,夜间的海风比白日更猛烈。

有时吹大了,会连著整座竹屋都摇摇晃晃,海潮不断拍打木屋脚下的基柱,听得人惊心动魄。

吃完晚饭,阮娘在小厨房里继续处理余下的野猪肉,卫驍点了火把、拿了把砍刀又出门了。

厨房里的陶灶一直在烧著,要相对暖和些。

霍晚絳把几乎能御寒的东西都披在身上,坐在矮几上、灶门前,一直和阮娘待在一处。

阮娘说,卫驍总是閒不住的。但凡这房子里缺什么,他都会主动想办法动手补上,不用一文钱。

包括她此刻坐著的小竹几,都是他前几日亲手编的。

霍晚絳边听边盯著灶中旺火发呆。

卫驍的话很少,甚至没见他笑过一次,总冷肃著张脸,比屋外的海风还凛冽。

她很不习惯,更无端害怕。

从前在身边的何玉、於问,在长沙遇到的楚王夫妇,都极善言谈,和他们这些人相处时,她不至於这般彆扭。

卫驍虽然没比凌央大多少,可他好歹是长辈身份,偏偏她最缺乏和长辈相处的经验。

未来这样的日子或许还长,她总得强迫自己去习惯,身边忽然多了一个除凌央外,年轻而魁梧的男子。

不过有一事,她確实很好奇,只是碍於不熟所以不敢主动问卫驍。

当初他是怎样从玉门关出走,在金城又是如何金蝉脱壳、从所有人眼皮子底下逃出的呢?

而玉门关乃至整个敦煌、凉州,又是怎样一番风光呢?

木门吱呀作响,霍晚絳被灌入的冷风吹得回了神。

她以为门是被海风吹开,刚起身去关,到门边,就见卫驍手中提著捆青竹出现在门外。

这回,倒是卫驍先开口:“是我,风大,你先进去,我来关门。”

霍晚絳在心中默默数了数他说话的字数,还是这样惜字如金,言简意賅。

卫驍进屋关门,把削下了竹枝竹叶、砍得整整齐齐的青竹竿放下,坐到霍晚絳正对面。

他开始一言不发摆弄青竹段,甚至都没去灶前取会儿暖,霍晚絳很是好奇,便暗暗伸长脖子去看。

青竹在他巧手下被一一剖开、剖细,变成片片整齐划一的竹条。

他耐著性子处理妥当后,仔细沉思好半晌,居然拿起竹条细心地编织起来。

阮娘都不禁好奇出声:“国公爷,您这又是要编什么?”

卫驍头都没抬一下,答道:“编些竹篓竹器。”

这几日他们总是借用村民们的竹篓竹器,或是去捞鱼虾、或是盛菜、盛物,多有不便。一次两次人家也许心热不计较,可借的次数多了,总会有不高兴的时候。

虽说买回家不了几文钱,但等凌央治病回来的这段时间,他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试做一下。

阮娘称讚他:“没想到您居然还会这个。”

还以为他这样显赫的出身,不会做这些平民百姓才去学的手艺,没想到他如此面面俱到。

卫驍摇头:“我不会,但什么都可以学。”

他依稀记得幼时曾缠著长兄,让长兄教过他如何编织竹器,只可惜后来他嫌麻烦就放弃了。长兄虽贵为大司马,但在他这个年纪时,过得可不是肥马轻裘的日子。

阿姊入宫前,长兄只是长安一户富庶人家的家奴,閒时还要务农,日子清苦到草鞋都得自己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