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整合了中苏优势的汽车巨头即将崛起,而这股崛起之势,必将对大众、菲亚特等对于中苏两国觊觎已久的西方汽车品牌,造成影响。
甚至于,未来有一天,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已经进入的东欧诸国市场。
很快,到了问答环节。
似乎是响应这些车企的期待,一名路透社的记者站起来提问道:“秦先生,我是路透社的记者。您描绘的蓝图非常激动人心,但十五亿美元是天文数字。”
“请问,这笔巨额投资的资金来源是什么?是您个人的财富,还是……”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秦远的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就在等这个问题。
“感谢你的提问。”他从容不迫地回答,“如此规模的投资,自然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项目的一部分,将由我们联盟的成员自身投入。同时,我们亦持开放态度,欢迎具有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的战略投资者,进行股权融资。”
又有一位记者追问:“秦先生,十五亿美元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此巨大的投资,您的信心来源是什么?如何确保一定就能成功呢?”
秦远淡然一笑,“在事情成功之前,没有人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确定,一定能取得成功。”
“除非那个人是上帝。”
听见这话,现场会声一笑。
但转而,秦远伸出三根手指,认真道:“虽然没人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的,但是一切成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而我的信心,就基于三点。”
“第一,中国日益成熟的低成本、高质量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以及奇瑞已经成功引进并消化的西欧先进发动机与底盘技术,这是我们的成本和技术优势。”
“第二,伏尔加厂乃至整个苏联雄厚的重工业根基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生产的坚实基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中苏两国,都拥有着数量庞大且需求饥渴的汽车市场。”
“我相信,我们推出的‘风云’和‘贝加尔’,只要在产品上下足功夫,对西方汽车进行追赶,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汽车将畅行在中苏两国的公路之上。”
话音落下,全场先是片刻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加热烈的议论声。
当秦远走下演讲台时,现场的记者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快速进行着抄写,通过各种手段向外传递。
他们能想象到,这些消息一旦被外界获知,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秦远所宣布的这个商业计划之周密、野心之庞大。
一旦顺利推进,不仅将深刻影响中苏两国的汽车产业,甚至可能动摇西方汽车巨头在东欧乃至于东亚的传统优势地位。
而那十三亿美元通过市场融资的开放姿态,对于国际金融资本来说,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巨大蛋糕。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全球。
几天后。
莫斯科,金融街。
这条毗邻阿尔巴特街的宽阔大道,在苏联的心脏地带,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观。
街道两旁,矗立着的并非苏联国有银行那种厚重却略显沉闷的苏式建筑,而是一栋栋玻璃幕墙闪闪发光、挂着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等醒目英文标识的现代化大楼。
与国有银行门口稀稀拉拉的人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西方银行的门口,每天清晨都排起蜿蜒的长队。
排队的人们衣着各异,有穿着体面呢子大衣的知识分子,有拎着公文包的政府小职员,也有穿着工装、面露焦虑的工人。
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眼神闪烁、提着沉重手提包的“倒爷”。
这种现象,自进入1991年以来,愈演愈烈。
原因显而易见。
相对于苏联那些高高在上,且不断变动着规则的国有银行。
这些西方人开的私有银行,不但服务态度更好,十二小时营业,
而且还能够提供更高的储蓄利息,以及可开通的海外账户。
前面这一点,对于普通苏联老百姓来说,诱惑很大。
而后面一点,对于那些手握来路不明卢布、或是渴望有朝一日移居西方的苏联人,尤其是新兴的商人、投机者和部分特权阶层而言。
西方银行能够开设可以自由兑换外币、并连接到境外金融体系的账户,这一点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这不仅仅关乎财富,更关乎一条潜在的“退路”或“出路”。
因此,每天涌入这些西方银行网点的卢布现金,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湖泊,规模惊人。
它们仿佛一个个吸附在苏联肌体上的金融吸管,悄无声息地抽取着这个国家的资本血液。
而就在这些银行之中,旗银行绝对是最大胆、最激进的一家。
其背后的美国资本,对渗透苏联市场抱有极大的野心和冒险精神。
此刻,在分行顶楼,一间可以俯瞰金融街全景的奢华办公室里。
行长威廉姆斯阅读着今天的报纸。
报纸头版,关于奇瑞、伏尔加汽车厂及汽车联盟宣布十五亿美元合作计划的报道,占据了大半个版面。
看着报道中描绘的宏大蓝图和具体细节,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还真是有意思。”
“费这么大的周章,投资十五亿美元,海里克你说这里面有多少水分?”
坐在威廉姆斯对面的是另一位西装革履的职业经理人,他是隔壁瑞士银行莫斯科投行部的总经理。
“水分有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故事不是吗?”
海里克推了推金丝眼镜,淡淡笑道:“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引擎,涵盖中苏两大汽车市场,苏联政府在支持,中国那边,我听说也在以一省之力进行着扶持。”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这个故事哪怕只实现一半,这家新生的汽车联盟,未来的市值会是多少?”
“几十亿美元?甚至更多?”
“这对于早期投资者而言,意味着可能高达100%,甚至200%的潜在回报率。”
“风险固然存在,但潜在的收益足够诱人。”
他顿了顿,居高临下道:“而且,对于我们这些掌握着资本的人来说,放给他们的任何一笔贷款,利息、条款、抵押物……”
“每一项都将是精心计算好的‘恩赐’,标好了价格,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
威廉姆斯点了点头,海里克的分析与他内心的初步判断基本一致。
作为银行家,他们天生就是风险的定价者和故事的评估者。
这个项目的故事,确实足够动听。
但让他眉头微蹙的,是另一个关键信息。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只是让我警惕的是,报道里明确提到,这个项目所有的融资事宜,包括债券发行和银团贷款,都将由那家新成立的‘远东国际银行’统筹负责,并且它还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威廉姆斯指了指案桌上的报纸,声音沉重道:
“我收到确切消息,在苏联某些实权人物的强力干预下,苏联中央银行已经特事特办,批准了这家银行的成立。”
“所有审批手续,堪称一路绿灯,快得不可思议”
他的双眼慢慢眯了起来,看向对面的海里克。
“又是搞如此大的项目,又是建立自己的银行。”
“海里克,你说那位从中国来的秦,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
海里克淡淡一笑:“相比于那位秦,我更感兴趣的是,下个月苏联公投的结果。”
政治,是生活的养料。
而苏联的政治动态,决定了他们这些西方资本,能从这头巨人身上啃下多大的一块血肉。
(还有,要晚点)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