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换飞机”所带来的丰厚成就点,让他真切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但李远潮和宋濂此次的再次成功,就如同一条无形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在他的身上,带来强烈的刺痛感。

不够,眼前的一切还远远不够!

目前所积累的财富和成就,与他内心所期望的、能够配得上“太子”这个名头的高度,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秦远两世为人,又在销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察言观色、体察人心是他的基本功。

他很自然就从太子发送的文字中,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几乎要溢出来的急不可耐与难以掩饰的浮躁情绪。

但他并不觉得这是坏事。

相反,他觉得很好。

强烈的欲望和危机感,是最好的催化剂。

有欲望,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不惜代价地去把事情做好。

秦远立刻冷静回复。

【我是京爷】:别自乱阵脚。你在吉林那边打听的怎么样了?一汽是什么态度,愿意让我们挂名或者建立一个联营厂吗?

他所提到的“联营模式”,确实是八九十年代中国非常流行的一种企业扩张方式。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同时又不必承担全部的初始成本。

但秦远内心深处非常清楚,这种模式所隐藏的致命弊端:

企业的核心技术极易在合作过程中流失,许多联营厂发展到最后,往往都演变成了独立出去的强劲竞争对手,这一手法堪称是“掏空国企”的经典案例。

【燕京太子】:一汽这边根本没戏,他们姿态高得很,自恃“国家长子”的身份,眼里根本就看不上我们这点实力和背景。当地的各项政策也完全是向他们那边倾斜的。

【燕京太子】:我个人感觉,除非我们能够拿出实实在在、令人信服的市场成绩,否则他们绝对不可能对我们松口。

秦远看着这条消息,神色平静,这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前世奇瑞的坎坷历程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奇瑞也是先做出了成绩,为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准生证”,曾四处求告,联系过合肥中华玻璃钢厂、一汽、二汽,却屡屡碰壁。

最终直到2001年前后,才通过芜湖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与上汽集团搭上了线。

奇瑞付出了无偿划拨20%注册资金的巨大代价(35040万元),才换来了“上汽奇瑞”的名分和那张宝贵的7字头轿车生产资质。

即便如此,合作之初上汽也约定了“四不原则”:不投资、不管理、不承担风险、不参与分红,纯粹是给个名分,骨子里还带着嫌弃。

后来奇瑞凭借qq等车型迅速崛起,年销量突破9万辆,却引来了通用、大众的抄袭指控,官司风波不断。还是靠着上汽在中间周旋才得以平息。

2003年合作到期,上汽退回股份,双方分手。

奇瑞一夜之间失去了庞大的维修网络支持,一度陷入困境。但这并未阻止奇瑞的腾飞,2007年8月,奇瑞第一百万辆汽车下线,成为最早突破百万销量的自主品牌,从造车到百万辆,仅用了6年时间!

现在,秦远和太子要走的,正是这条充满荆棘却前景广阔的造车路。

他们并非没有同行者,此时的吉利、长城,也正在各自的轨道上艰难探索。

秦远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对国内这几家未来汽车巨头发展历程的洞若观火。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让太子转变方向。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